磨盘山遗址,见证“多元一体”文明演进 一起来看看!

时间:2024-04-07 19:51:36 编辑:

导读 【磨盘山遗址,见证“多元一体”文明演进】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江河湖海,为生命之源、文明之源。郎溪县,取境内郎...

【磨盘山遗址,见证“多元一体”文明演进】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江河湖海,为生命之源、文明之源。

郎溪县,取境内郎溪水而得名。郎川河,古称郎溪,发源于皖南山系的广德市东南部山区,向西北注入南漪湖,然后经水阳江流入长江。郎溪磨盘山遗址北有郎川河流过,郎川河沟通着长江水系和环太湖水系,因此遗址正处于古代文化东传西递、南来北往的地理节点上。近日,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结果揭晓,郎溪磨盘山遗址名列其中,是长江下游地区少有的连续时间近4000年的中心性聚落。

20世纪70年代,因开掘新郎川河,磨盘山遗址被发现,1985年被纳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在开掘新郎川河30多年后,磨盘山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开始加速。2003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调查,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又进行了复查,确定为一处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的遗址。2015和2016年,南京大学联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这处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2020年,该遗址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长江下游社会复杂化及中原化进程研究”的核心依托遗址,202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课题,并于2023年进行了第三次发掘。

历年来,根据对文献、普查资料的研读以及实地调查,考古工作者初步确认了郎川河流域的数处同性质的遗址,并初步认定磨盘山遗址为一处区域中心聚落。

南京大学副教授、磨盘山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赵东升表示,目前初步确认现存遗址区域分为东西两块,总面积约60000平方米。其中西侧区域遗存年代以马家浜文化时期至春秋时期为主,也有少量宋代墓葬;东侧区域遗存年代以商周时期为主;另外,在南部还有约3000平方米的明清遗存分布区。三次发掘均选择在西侧的遗址核心区进行,发掘面积共1625平方米,发现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夏商和西周——春秋前后延续的文化堆积。

今天的人们,基于众多科学普及之上的大遗址认知,既能发现每一处遗址“圈地”而“自洽”的“独特性”,也能感受到更多交融交往的“广泛性”。在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下,磨盘山遗址的面貌渐渐清晰起来。

据介绍,磨盘山遗址以马家浜文化晚期到良渚文化早期的遗存最为丰富。

赵东升介绍,遗物中网坠和陶觽(xī,古代一种解结的锥子)自始至终所占比例都很高。其中,有座墓葬中墓主人头部左侧随葬了27枚陶觽,推测与遗址处于湖泊边缘、人们的生计以捕鱼为主有关。石器的数量和类型也很多,并且大多数都有使用痕迹,可能表明与石器使用相关的木工业较发达,部分石制农业工具说明种植农业的存在。

在“水乡泽国”,水道就是路网,先民们以渔业为主的生计方式、模式化的随葬品、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表明此地可能存在较为频繁的商业交换。

磨盘山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玉器,都可与周边地区进行对比研究。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平底釜和扁足或锥形足折腹鼎、牛鼻耳罐、红衣陶豆等,崧泽文化时期的浅盘豆形杯和带把鼎,少量的多孔石刀,小型的三足器、带把器和分体式玉璜……诸多与周边区域“同款”的文物,提示广泛存在着文化交流,表明古国时代的第一阶段——崧泽文化圈可能在马家浜文化晚期已经开启了。

“在长江下游,凌家滩人是首先走上文明化道路的先锋队。”多数学者认为,良渚文化玉器文明的形成与凌家滩文化有密切的关系。赵东升说,磨盘山遗址出土的大量蛇纹石玉璜与凌家滩遗址表现出强烈的一致性,同时在太湖南北形成相同的此类玉璜文化圈,从而为古国时代第二阶段——良渚古国的诞生准备了“一统”的条件。他认为,从凌家滩到良渚,磨盘山遗址很可能是这条线路上的重要节点,可成为探讨崧泽文化圈和良渚文化形成的重要参考。

对于一处遗址的解读中,同时出现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这些名词代表着什么?从马家浜文化到夏商和西周——春秋前后延续的文化堆积,又说明了什么?

先秦时期,中华大地的文明之光星星点点。

马家浜文化,距今约7000—6000年,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浙江省嘉兴市南湖乡天带桥村马家浜遗址而得名。马家浜文化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南达浙江的钱塘江北岸,西北到江苏常州一带。马家浜文化及其后续的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发现与确立,表明太湖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源远流长、自成系统,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磨盘山遗址的考古发现,再次将这些著名考古学文化名称一同呈现在大众面前。而从新石器时代到夏商周时期前后延续的文化堆积,证实了这是一处年代跨度近4000年的区域中心性聚落。

一处遗址,存在人类活动近4000年,是什么概念?赵东升认为,在距今约6200年至2500年,磨盘山遗址所在区域一直环境优越、资源丰富,适合人类生存发展。

在近4000年漫长时光里蹒跚前行的先民,要应对气候变化,要抵御自然灾害,但是,这里依旧生生不息。赵东升说:“磨盘山遗址延续时间长,谱系完整,是长江下游地区少有的延续时间近4000年的中心性聚落。通过对该遗址的分期研究,可以为长江下游地区的文化演进提供典型范例。”

如何演进?“新石器时代,主要围绕环太湖地区交流和演进。”赵东升介绍,夏时期与商时期的文化遗存则明显有东方和中原地区的因素。说明这个时期受到来自中原和东方文化区的影响,也体现了在中原广域王权国家建立以后,华夏和东夷势力在皖南地区的渗透和角逐。西周至春秋时期,这里基本上属于古代吴国辖区。夏王朝开启中原化进程的步伐,商朝南下,吴越争霸,这里又成为连接南北的重要驿站。

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在皖南地区的演进方式,又提供了一次历史的见证。磨盘山遗址,作为皖南地区迄今发现的先秦时期保存较为完好、面积较大、文化内涵丰富、文化谱系明确的代表性遗址,有望为我们带来更多全新的认识。

文章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李令飞

以上就是关于【磨盘山遗址,见证“多元一体”文明演进】相关内容!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乐拇指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 百度地图 |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