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晓病|赵晓菁:建议肺癌高危人群每年做低剂量CT,而非正常剂量CT】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丁文婷 经济观察网:早期肺癌有哪些症状?
赵晓菁:从目前临床上来看,相对比较早期的肺癌通常是没有症状的,所以早期肺癌的筛查很重要。如果出现咳嗽之类的症状,那已经不能算太早期了。
经济观察网:肺癌发病的原因或影响因素有哪些?
赵晓菁:总体来说,中老年是肺癌高发的人群。根据国际肺癌诊断治疗指南,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家族史,长期接受射线、空气污染等不良理化因素刺激的人群都属于肺癌的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要更加重视相关体检,尤其是肺部的低剂量CT筛查,尽早发现肺癌。但我也反对过度筛查,比如让一个非肺癌高发地区的年轻人频繁做CT,也是没有必要的。
经济观察网:你建议的进行肺癌筛查的频次和方式是什么?
赵晓菁:对于肺癌的早期发现,目前国际上最成熟有效的方式,就是针对高危人群进行低剂量的CT筛查。建议一年进行一次低剂量CT筛查,低剂量非常重要。
目前,低剂量的概念还没有在各个城市从事肺癌筛查技术人员的头脑中形成,有时候去医院做的都是正常剂量的CT,而不是低剂量的CT。这是不科学的,因为长期接受高剂量射线的刺激会增加罹患肿瘤的风险。我的孩子有一次去做胸部CT,我向医务人员提出,这么小的孩子应该用低剂量CT,但对方回复我说,做一次正常剂量的没关系。
实际上,低剂量CT在图像上虽然相比正常剂量CT差一些,但如果有问题还是能够被发现的。这家医疗机构也经常做体检相关的业务,但连专业技术人员都没有认识到低剂量CT和正常剂量CT之间的区别,以及正常剂量的危害性。所以,低剂量CT的推广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经济观察网:大众对磨玻璃结节还是心存恐惧的,对普通大众来说,发现了磨玻璃结节应该怎么办?
赵晓菁:近二十年来,中国的肺癌影像学诊断和治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像磨玻璃一样的早期肺癌被发现。这就给大众传递了一个以偏概全的信息,实际上,我们只是发现了很多磨玻璃样的肺癌,并不是磨玻璃结节就是肺癌。
许多流量平台上,一些医生做的相关科普也导致老百姓产生了误区。一方面,医生本身没能精准无误地传达给潜在患者人群,这是科普的问题。另一方面,老百姓也无法准确地理解,从而产生了误读。
尤其是混合型磨玻璃结节是需要医生具备极其强大的精准解读能力的,很多貌似混合型磨玻璃结节实际上都是纯磨玻璃结节。但现在仍然有不少医生不具备对混合型磨玻璃结节的正确解读能力,造成了过度恐慌,让患者接受了过度治疗。
经济观察网:肺癌有哪些分期?肺癌常见的治疗手段有哪些?
赵晓菁:肺癌总体分为4期,I、II期算早中期肺癌,III期就到了中晚期,IV期是最晚的一期。现在肺癌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手术、化疗、靶向、免疫治疗和其他一些新兴的治疗手段。1A期的肺癌可能通过手术就能解决问题,但比如III期就可能需要先进行药物治疗,再手术。如果是II期肺癌则可能先手术,再进行药物治疗。大部分治疗都是通过打组合拳的方式来解决的。
经济观察网:你觉得目前在肺癌诊疗的技术运用上,还有什么可以提升的空间?
赵晓菁:近几年对肺癌的分析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和更新,这意味着,要做一个好的胸外科医生越来越难。难点在于知识架构的体系越来越丰富,需要记忆和了解的东西越来越多,比如有很多基因上、分子生物学上的判断和解读不断更新,从而有更多的临床创新药物需要我们去记忆,才能综合判断应该使用什么方法、什么药物。不像几十年前,这些全都在脑子里。现在药物治疗的门类和分析都越来越细化,脑子再好也记不住了,得查。
所以未来的医疗一定要通过AI的方式,将患者的病理变化和基因变化都输入,让AI来帮助判断使用什么样的药物,给医生提供更加准确无误的信息。
以上就是关于【大医晓病|赵晓菁:建议肺癌高危人群每年做低剂量CT,而非正常剂量CT】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