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菌感染的危害

时间:2024-04-12 00:00:02 编辑:

导读 【#黄曲霉菌感染的危害#】1黄曲霉菌的介绍黄曲霉菌(学名:Aspergillus flavus)或称为黄曲菌、黄曲霉、黄曲霉与黄曲霉等,是一种真菌。在自...
【#黄曲霉菌感染的危害#】

1黄曲霉菌的介绍

黄曲霉菌(学名:Aspergillus flavus)或称为黄曲菌、黄曲霉、黄曲霉与黄曲霉等,是一种真菌。

在自然环境中,它是一种常见的霉菌,在储存的榖类中会造成储存的问题。它也是一种人类的病原,会造成肺的曲菌症(Aspergillosis),有时候也会引起角膜、耳与鼻眼框的感染。

许多菌种会产生足量的黄曲霉毒素,这是一种有致癌性且有剧烈毒性的化合物。黄曲霉菌的孢子是一种过敏原(Allergen)。黄曲霉菌有时候也会造成蚕孵卵所的损害。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杂环化合物,它的代谢产物主要有B1、B2、G1、G2、M1和M2等类型。

2黄曲霉菌感染的危害

黄曲霉菌具有很强的毒性,特别是它的强致癌性,世界各国对于其污染食品的情况都很重视,并对其在食品中含量做了严格限制。

黄曲霉菌存在于霉变的花生、谷物、果仁和大米上。

肝癌与黄曲霉菌含量高有直接关系。为了防止产生黄曲霉菌,最好将桃仁、果仁、谷物贮藏在密封和干燥的地方,不要吃发霉的食品,尤其是发霉的干果、桃仁和粮食。

主要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产生,其基本结构中都含有二呋喃环和双香豆素,黄曲霉毒素主要损害肝脏,表现为脂肪变性、出血、坏死及胆管上皮、纤维组织增生。

同时肾脏也可受损害。

黄曲霉菌致癌危害是:

A 致癌范围广,能诱发鱼类、禽类,各种实验动物、家畜及灵长类等多种动物的实验肿瘤;

B 致癌强度大,其致癌能力比六氯环己烷大1万倍;

C 可诱发多种癌,AFT主要诱发肝癌,还可话互胃癌、肾癌、泪腺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及小肠等部位的肿瘤,还可出现畸胎。

黄曲霉菌感染这种疾病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在食物上面,因此,人们在生活中应该加强对于食物的管控,不食用过期变质的食物,防止黄曲霉菌的滋生,阻断黄曲霉菌感染的途径,希望人们看了以上的黄曲霉菌感染的危害后能够重视这个问题。

3黄曲霉菌的特性

1、黄曲霉菌的毒性极强

远远高于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机农药的毒性,其中以B1毒性最大。

当人摄入量大时,可发生急性中毒,出现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

当微量持续摄人,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长障碍,引起纤维性病变,致使纤维组织增生。AFT的致癌力也居首位,是世界上最强致癌物之一。

2、黄曲霉菌具耐热性

一般烹调加工温度不能将其破坏,裂解温度为1535℃。

在水中溶解度较低,溶于油及一些有机溶剂,如氯仿和甲醇中,但不溶于乙醚、石油醚及乙烷。

3、食品中所污染的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其毒性一般认为有三种临床特征;

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致癌性:

(1)急性中毒:

它是一种剧毒物质,毒性比KCN大300倍,仅次于钚,是目前已知霉菌中毒性最强的。

它的毒害作用,无论对任何动物,主要变化是肝脏,呈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

脾脏和胰脏也有重度的病变。

(2)慢性中毒:

长期摄入小剂量的黄曲霉毒素则造成慢性中毒。

其主要变化特征为肝脏出现慢性损伤,如肝实质细胞变性、肝硬化等。

出现动物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母畜不孕或产仔少等系列症状

(3)致癌性:

黄曲霉菌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强的化学物质

黄曲霉菌致癌特点是:

A 致癌范围广,能诱发鱼类、禽类,各种实验动物、家畜及灵长类等多种动物的实验肿瘤;

B 致癌强度大,其致癌能力比六氯环己烷大300万倍;

C 可诱发多种癌,AFT主要诱发肝癌,还可话互胃癌、肾癌、泪腺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及小肠等部位的肿瘤,还可出现畸胎。

4如何杀死黄曲霉菌

剔除霉烂法 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谷物分布很不均匀,大部分是在被损,虫蛀,变色的颗粒上,如果剔除这些,将减低其毒素水平。通过视觉和嗅觉观察饲料和谷物,判断污染与否,污染严重者将其剔除。反刍动物的青贮料饲喂时应仔细检查,发现有霉变,应剔除。 辐射法紫外线或γ-射线可有效地杀死霉菌和破坏黄曲霉毒素的化学结构,以达到去毒的目的。用高压汞灯紫外线大剂量的照射,去毒率可达97-99%。

冯定远(1995)报道自然日光照晒30小时花生饼后,黄曲霉毒素B1下降42.31%,G1和G2几乎完全去除。 水洗法黄曲霉毒素不溶于水并且对热稳定,黄曲霉毒素在玉米等农作物中分布很不均匀,在表皮胚部存在的黄曲霉毒素总量可达80%以上,水洗法就是利用玉米等胚部和乳胚部在水中比重差异,将碾粹后浮在水面上的胚部或表皮除去而达到去除大部分毒素的目的。实验室和应用效果表明该法平均去毒率可达80%以上。

受AF污染的花生籽仁多数比重较轻,在水中漂浮的籽仁多是AF污染仁,该法可除去88%的污染籽仁。 黏结剂法 目前使用黏结剂在体外的黏结黄曲霉毒素B1功效已经得到肯定,主要的黏结剂有水合硅铝酸钠钙(HSCAS),黏土,沸石、膨润土、活性碳、蒙脱土等黏结剂。

但HSCAS在体内的黏结效果同体外一样。黏结剂对黄曲霉毒素的黏结要达到好的效果,对黏结剂的最起码要求是具有多孔性,且其孔径在0.015-0.090毫米(150埃-900埃)范围内。Lindemann et al.(1993)报道,在含AFB

1 800μg/kg的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0.25%或0.5%的膨润土钠,可使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提高。 化学药物去毒法一些化学制剂如次氯酸、次氯酸钠、过氧化氢、氨、氢氧化钠处理等对去除AF都有一定效果。

冯定远等(1997年)报道分别用0.25%,0.50%,1.0%的次氯酸钠处理花生饼,处理时间为2

4、48和72小时,各组脱毒差异不显著,黄曲霉毒素总量减少都在93%以上,而对黄曲霉毒素的效果不一样,其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降低程度最大。

氨处理是用氨气或氨水处理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玉米、豆粕、花生粕等,在氨的作用下能使毒素内酯环裂解,达到去毒的目的。 生物脱毒法该法筛选某些微生物,利用其生物转化作用,使霉菌毒素破坏或转变为低毒物质。已经报道的微生物有无根根酶、米根酶、黑曲霉、枯草杆菌等对去除黄曲霉毒素有较好的效果。加含硫氨基酸向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两种含硫氨基酸,畜禽机体内在酶的作用下,可利用其硫原子促进谷胱甘肽(GSH)的合成,GSH能够抵抗体外毒性物质。胡兰等(2001年)报道,在肉仔鸡口服AF2mg.kg-1基础上分别补加蛋氨酸0.

2 g.kg-1和半胱氨酸0.4g.kg-1,可维持红细胞数和白细胞数与对照组基本相同的水平,谷丙转氨酶(GPT)有所提高,但比例非常小,说明有助于减弱AF对肉仔鸡引起肝脏的损伤。 混合稀释法原料和饲料如果被霉菌污染超过了规定值,可以用没有被污染的原料和饲料进行稀释,使其霉菌毒素在安全范围内,但稀释应均匀,稀释后防止霉菌继续生长和再被污染,尽量现配现喂。

此法适用于养殖场。

添加维生素C 维生素C可阻断黄曲霉毒素B1的环氧化作用从而阻止其氧化为活性形式的毒性物质。在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C,再加上适当水平的氨基酸,是克服黄曲霉毒素中毒的有效方法。

胡少昶(2001,译)黄曲霉毒素B1组同黄曲霉毒素B1+维生素C组肉鸡实验中,前者导致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失败。

5黄曲霉素的检验

菌落及形态观察

黄曲霉菌菌落生长较快,10~14天直径3~4或6—7cm。

菌落正面色泽也随其生长由白色变为黄色及黄绿色,呈半绒毛状。

孢子成熟后颜色变为褐色。表面平坦或有放射状沟纹,反面无色或带褐色。

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分生孢子头呈疏松放射状,继而为疏松柱状。

制片镜检观察,可见分生孢子梗很粗糙。

顶囊呈烧瓶形或近球形。

分生孢子在小梗上呈链状着生,分生孢子的周围有小突起、球形、粗糙。

检测方法

可归纳为化学方法、生物学方法和免疫学方法三大类。

1、生物学方法

1)抑菌试验

黄曲霉菌有抑制某些微生物生长的作用,故用其抑菌作用来测定黄曲霉菌的存在和含量。

已经发现巨大芽胞杆菌和短芽胞杆菌对AFT最敏感。

通过平皿中抑菌圈大小来衡量黄曲霉菌含量。

2 )荧光测定法

根据黄曲霉菌在紫外光照射下可发出荧光的原理,将待检菌株接种于培养基中,28—30~C培养48~72小时,产生的毒素便浸入培养基中,在紫外灯光下照射培养基会呈现出特异的荧光。此法操作简便。

对AFT最低检出量为5pg/ml。·

3)大白鼠试验法

黄曲霉菌对大白鼠毒性最早出现损害的是肝脏,其受损范围广,而幼鼠最敏感,雄性幼鼠比雌性幼鼠敏感性更高,用100-150g大白鼠作急性中毒试验,一般3—4天死亡。

4)鸡胚试验

5)鸭雏试验

鸭雏对黄曲霉菌非常敏感,致死性强,一般用一次剂量后72小时内死亡。

6)斑点试验

本法用于检测真菌毒素致突变试验的一种有意义的方法。

主要利用沙门氏菌/微粒体突变性来检测某些样品种AFT的存在与含量。

A先将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型变种的菌悬液,与一定量肝组织匀浆混合作倾注平板。

B待凝固后,再将一定量被检物(含AFT)加在平板中央待黄曲霉菌往外围琼脂中扩散时,围绕中心点将出现密布的回复突变的菌落。

本法作为一种生物学检验法广泛应用于开发安全、有用的化学物质和检测食品或农产品中黄曲霉菌。

2.免疫学方法

黄曲霉菌是分子量为312~346的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无免疫原性,不能引起抗体的产生,故必须与大分子化学基团或蛋白质偶联,成为完全抗原,方能引起免疫动物的抗体形成,然后利用血清学方法检测AFT。

由于黄曲霉菌的量一般都较低,因此,检测方法主要是敏感性较高的放射免疫测定法(R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近几年来,国外已成功制备了测定B1的酶联免疫测定盒及检测乳中Ml含量的RIA检测盒。这两种检测盒都十分方便,而且快速准确。

【#黄曲霉菌感染的危害#】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黄曲霉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什么是双子宫
下一篇:最后一页

©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乐拇指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 百度地图 |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