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心理咨询行业健康发展】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据《半月谈》报道,时下,心理健康问题为大众所关注,心理咨询的市场需求日渐庞大。但是,这个行业却出现了各种乱象,包括收费标准模糊、咨询师资质难定、机构鱼龙混杂、公益服务欠缺等,心理咨询的“病”到了该治的时候了。
心理咨询师的需求有多旺盛呢?卫生部数据显示,我国14亿人口中,预计有1.9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或心理障碍,需要专业人员干预。2021年一个研究团队发布在《柳叶刀-精神病学》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抑郁障碍患者中,仅有9.5%接受过治疗,其中只有0.5%获得了充分治疗。按照世卫组织的建议,每千人应该拥有一名心理咨询师,也就是说,14亿人口应该需要140万从业者。然而,国内28万高校心理学科专业毕业生中,仅有6.51%从事心理咨询师职业。
心理咨询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正常情况下,培训心理咨询师的严格程度不亚于培训一名医生。有专家表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其系统培养过程和医学临床专业硕士类似,一般本硕期间要学习30多门专业课程,并需要在督导下接受至少250小时临床心理实践和200小时专业督导(团体和个体督导)训练。在此基础上,还要终身接受继续教育和职业伦理监管。
一方面,心理咨询师需求大、专业门槛高,另一方面却是市场上泛滥成灾的所谓“心理咨询师”速成培训。2017年底,心理咨询师从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去除。人社部不再负责心理咨询师考试,本来是希望发挥行业协会和第三方机构的作用,用社会化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取代原来的职业资格认证。可是,取消之后的“空窗期”却成了一些人混水摸鱼的契机。有报告称,近10年全国存续的心理咨询机构累计超过10万家,每年新增心理机构平均增速在40%。数量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参差不齐的培训质量和注水严重的培训证书。不少培训考试是以收费为目的,宣称低门槛、零基础,只要花了钱,非专业人士经过突击培训就能拿证,实际并不具备执业能力。
可以发现,当下的心理咨询市场存在如下乱象:一是资质不统一,行业不规范。消费者无法确认咨询师是否合格,还有些机构“挂羊头卖狗肉”,以心理咨询的名义进行其他业务,或者使用不明确的治疗手段。二是价格不透明,收费无标准。心理咨询费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有的机构按整套疗程收费,费用高达数万元,正是利用了人们病急乱投医的心理。三是公益性的心理热线由于经费不足、人手有限,公立医院的心理医生非常有限,常常是一号难求,难以满足公众需求。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抽丝剥茧的耐心。比如,应该考虑由行业协会牵头,建立统一的职业准入标准,对教育背景、培训经历、实践经验等提出明确要求;建立行业内部的伦理规范和职业行为准则,明确心理咨询师在工作中应遵守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心理咨询师的执业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包括对咨询服务质量的评估、客户满意度调查、投诉处理机制等,确保咨询服务符合标准并保护客户权益;对公益性的心理热线服务,可以采用政府购买方式,加强财政资金的支持,毕竟精神健康也属于公共卫生服务的一部分。只有推动心理咨询行业规范化、专业化,这一行业才能真正健康起来。
来源:光明网 作者:马青
以上就是关于【推动心理咨询行业健康发展】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