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之都:齐都临淄故城为何独领风骚?|访古 一起来看看!

时间:2024-04-12 21:43:32 编辑:

导读 【大国之都:齐都临淄故城为何独领风骚?|访古】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文博时空/文 文博时空 作者 翟德芳 经过大...

【大国之都:齐都临淄故城为何独领风骚?|访古】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文博时空/文 文博时空 作者 翟德芳 经过大半年的行访,我的访古几乎行遍大半个北中国,但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遗憾,就是始终没有踏进山东。作为齐鲁之邦、孔孟之乡,山东地上文物精彩,考古发现惊世,无疑应该是访古的重点,但因为各种原因,直到春节后才列入我的行程,而踏上旅途,已经是3月中旬的末尾了。

山东,简称鲁,其实在上古占据山东最大地域的是齐国,历史上有着更大影响的也是齐国,所以我的山东之行,首站就是历史上的齐国首都临淄,故山东访古之行的第一篇,就是齐都临淄故城。

01

独领风骚的齐国首都

前些日子,临淄因为烧烤而大火了一把,成为全国的焦点。不过依我看这还不能算是她的最高光时刻。谓予不信,我先给您一段古文,您体会一下:“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这段话出自《战国策•齐策》,意思是临淄城的道路上,车连车,人挤人,衣襟连起来有如帷帐,举起衣袖就成为帘幕,甩甩汗珠就成为雨水,家家殷实,人人富足,志气高昂。想想看,这是一幅何等壮丽的图景,这等繁华的程度,如今的临淄可能还有所不及吧?

临淄故城出土的春秋时期水晶玛瑙串饰

临淄的建城史要上溯到西周初期。西周灭商之后,周武王大封宗族勋戚,封姜太公(姜尚)于山东北部地区,封号为齐。

姜太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演义小说《封神榜》中关于姜太公灭殷、之后封神的故事脍炙人口,“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轶事更是传遍天下。姜太公(约前1128 -前1016),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又称师尚父、太公望、吕望。他先后辅佐西周的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等四代周王,既主军,又问政,武能安邦,文能治国。

据说他先在殷商为官,见纣王无道,便辞官而去,游说方国,听闻西伯姬昌贤能,就来到周地,隐于磻溪,此时已年届七十。文王姬昌认为他是奇才,奉为太师;武王继位后,拜为国师。他在牧野之战中立下首功,武王将他封为齐国之侯,都营丘(即今山东临淄),以稳定东方。姜太公在西周初年大封诸侯中,以异姓而受封,所以很是了不得。

引簋及盖内铭文。铭文内容涉及周王册命臣子管理齐师的内容。

(原件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春秋争霸形势图

作为齐国的都城,临淄经历了西周、春秋和战国三个发展阶段。《盐铁论》中说:“昔太公封营丘,辟草莱而居焉。地薄人少。”面对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姜太公自齐国初建时就因地制宜,在注重发展黍、稻生产的同时,利用境内矿藏、鱼盐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冶炼、丝麻纺织、渔盐等手工业;还大力发展商业,推行与列国通商的外贸政策。由于“农、工、商”三宝并举,齐国制造的冠带衣履畅销天下,鱼盐流通列国,诸侯纷纷前来朝拜,齐国也逐步由偏僻荒凉的小国、穷国发展为雄居于东方的大国、富国,不仅物质文化发达,精神文化也很发达,据说孔子在临淄听到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可见其音乐之美妙。

临淄故城出土的战国时期红色绢地刺绣残片

临淄故城出土的各类青铜餐具

自周昭王八年(前1045),姜太公封齐立国,到秦始皇元年(前221),秦灭齐、统一六国,临淄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都城长达800余年。这座城市在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大事,比如管鲍之交、管仲相齐、桓公称霸、易牙烹子、晏婴辅政、稷下讲学、百家争鸣、景公复兴、田氏代齐、威王一飞冲天、滥竽充数、田忌赛马等等。那么,历史上的临淄城究竟是个什么状貌呢?

临淄故城出土的乐舞俑

02

临淄齐城样貌

经考古勘测可知,临淄齐国故城分大城与小城两部分,总周长约21.3千米,总面积达16平方千米。小城位于大城的西南一隅,是国君和主要大臣居住的宫城,南北2千米,东西约1.5千米,周长约7.2千米,城墙基部一般宽20米-30米,最宽处达55米;大城是官吏、平民及商人居住的外城,南北4.5千米,东西3千米,周长14.1千米,城墙基宽20-43米。大城的西墙被压在小城北墙之下,表明大城建造年代早于小城。大城和小城的城墙都是用土夯筑而成。

以上就是关于【大国之都:齐都临淄故城为何独领风骚?|访古】相关内容!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乐拇指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 百度地图 |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