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骏:上汽没有理由舍弃飞凡】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汽车商业评论撰文/温莎
编辑/张南
设计/ 师超
全长1.8公里的安研路将上汽集团自主品牌乘用车事业一分为二。左侧,荣威、名爵、上汽乘用车研发总院和设计中心为主;右侧,创新港园区的飞凡、智己。
与智己彻底单飞不同,飞凡从未脱离过上汽乘用车,即使是最“独立”的日子,飞凡宣传的依旧是与上汽集团的共创。原因在于一个是有外部股份,一个完全是上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当下形势,飞凡独立融资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众所周知,中国新能源汽车事业只有两三家企业挣钱,其余都还处在流血阶段,飞凡也不例外。
兜兜转转了一圈后,飞凡正在准备新的开始。上汽乘用车总经理王骏在接受汽车商业评论总编辑贾可采访时表示,从降低成本的角度,公司便利的角度,下半年会考虑将飞凡从马路那边搬回到马路这边,有可能和上汽乘用车在一起。
2024年1月11日,老将王骏正式官宣接任上汽乘用车总经理、飞凡汽车CEO,此后,到3月28日首次在年度经销商大会上公开亮相,王骏在上任后的前60天里几乎没有出现在大众视野前,和每一任“新人”一样,人们都在等他出牌。
这个过程中,飞凡要裁员了,飞凡智驾团队要团灭了,飞凡要被放弃了,风风雨雨真真假假的传闻,迫切需要王骏站出来。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飞凡经销商大会上,王骏首次亮相选择了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的名言,温情又现实。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应对,但市场已经卷得暗无天日,变革迫在眉睫。
在战场上,老将回归的最大意义之一,在于稳定军心。1989年从同济大学毕业进入上汽集团的王骏,历任上汽大众计划物流控制部经理、上汽大众规划部副总经理、上汽乘用车分公司副总经理兼制造部执行总监、上汽集团质量与经济运行部执行总监、上汽集团战略研究和知识信息中心总经理兼数据业务部总经理,华域三电总经理、华域汽车总经理。
从王骏的履历中,我们看到他2004年加入上汽自主品牌项目组,是上汽乘用车的创始元老之一。现在,再过两年就要退休的他掌舵上汽乘用车,意味着什么?
王骏,身材高大,性格果断,对供应链和整车都非常熟悉,也有长期在集团工作经验,被业界称为“人狠话不多”,在华域三电,他曾经进行过相应的改革。他现在来到上汽乘用车,一定意味着一场大改革就要掀起,是不是暴风骤雨,只能拭目以待。而飞凡是否要被放弃,成为其中的核心话题。
2024年3月18日中午时分,在上海威海路上汽集团装修完刚刚搬进去的办公楼5层,汽车商业评论专访了正在此地和集团领导开会的王骏。
飞凡,这个成立不足3年的上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人们口中的“亲儿子”,与外界谣传的关停不同,王骏斩钉截铁的表示“不放弃”。
“上汽没有理由舍弃。我们不会做这件事情”。王骏告诉汽车商业评论,“飞凡品牌仍然存在,运作会尽可能(和荣威名爵)一体化。”
事实上,飞凡的回归准备从2023年下半年就开始了,生产制造本来就是一体化,之后采购也开启了一体化,整个销售的IT系统、售后服务,数字化营销的数据分析,包括市场产品规划未来都将整合。
整合1988年,中国最长的轿车总装线在上海大众(现名为上汽大众)落成。王骏一年后加入上汽大众,从一线的车间技术员、现场工程师,一路升任物流部经理、规划部经理,和上汽一同开足马力。
30年沧海桑田,如今再回头看,有两点感触颇深,“一是我刚上班的时候,国内有100多家汽车制造企业,现在差不多也没有少什么;另一个特点就是当初国内的车很贵,现在是反过来的,国内的车很便宜,国外的车很贵。”
2024年,价格战已经打了整整一年,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国内卷到极致之际,中国汽车扬帆出海,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参与了中国汽车的从无到有之路,王骏又赶上了从大到强的转折,而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汽旗下的自主品牌不愿意也没有理由缺席。
王骏告诉汽车商业评论,“上汽乘用车的应对之策是,产业链要想办法降本,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内部管理的降本,然后做一些大单品,把一两个车型、几个车型的量做大,不追求太多的车型。”
从他的描述中可以看到,王骏为自己设立的首要任务是整合。
经过多年布局,上汽集团旗下的新能源品牌有4家,智己定位“高端纯电智能汽车品牌”,独立发展。飞凡和荣威是中国消费者“首选的新能源汽车品牌”,MG定位“全球知名汽车品牌”。根据2023年的计划,未来三年,飞凡、荣威、MG将发布13款以上新能源产品。
在经销商大会上,王骏表示,飞凡要坚持差异化,品牌定位为家庭智能舒适出行的电车首选,以“实力科技,舒适为你”为品牌标语,2024年下半年会有全新的SUV和改款车型投入。
名爵品牌谋定海外,“这个品牌在国内的知名度不高,国外基本都知道,特别是英联邦国家,澳洲那些人家都知道,推广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一些。”王骏说。
荣威也在积极的进行新能源转型,2023年提出了面向未来的“D战略”,包含新序列、新技术、新周期,其中新序列即是荣威“D家族”,荣威D7已经于去年上市。
“飞凡做一套,荣威做一套,到时候会打架,要把产品规划的定位做清楚,每个品牌的网格化都要清楚。”王骏告诉汽车商业评论,三大品牌之间“前方打仗的大军还是独立的,打法也是不同的”。
从目前的布局看,三大品牌在品牌上相对独立,技术底座和生产制造打通。而在产品上,名爵在海外“独善其身”,接下来,飞凡和荣威之间在产品上如何区隔是王骏需要回答的另一道问题。
稳住2023年,上汽集团自主品牌销售98.6万辆、同比增长17.5%;新能源(含海外基地)全年销售35.8万辆,同比劲增43.5%。光鲜的背后,一个无奈的事实是,成绩单上几乎三分之二的销量都是海外市场贡献的。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全球,没有一个市场有如此多的汽车品牌,一个行业的论调是,淘汰赛已经开启,如今市面上的大部分品牌都将离开。
“用户的需求还是差异化的,中国市场并不可能只有一个汽车品牌,发展了100多年的汽车工业从未发生一个品牌独打天下。”陪同王骏采访的上汽乘用车CMO朴春旭告诉汽车商业评论,他相信市场还是需要百花齐放。
“去年武汉也是大降价,大家一起卷,市场变得更小,客户的观望情绪更浓。我们不会说卷价格不对,卷价格是对客户有益,我们不仅卷体验,还要卷价值。” 朴春旭说。面对汹涌而来的价格战,上汽不是打不起,但要想好如何打。
“我们真的是要补课,这几年我们的品牌建设比较少。”朴春旭反思到,“第一步是先将知名度做起来,第二步再谈美誉度,等荣威和飞凡各有重磅产品,一定会好起来。”
今年已经58岁,如果不出意外,上汽乘用车将是王骏的“最后一战”,他告诉汽车商业评论,并不想说太大的目标,自己在退休之前至少要做到一半一半。也就是说,上汽乘用车的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齐头并进。
2024年,上汽乘用车的目标是在国内市场卖到40万辆。其中,12万辆是名爵,飞凡做到3万辆,剩下的是荣威。
从集团和乘用车的角度来说,上汽有技术底蕴,有产品底蕴,也有自信。王骏说,“价格战肯定对销量有影响,但也不着急去跟,还是看一看,然后采取一些积极的行动,但不会做大幅度的价格变化。”
“先看一看”,与卷不过今年就出局的“新人们”相比,背靠上汽的乘用车血足够厚,王骏也足够沉得住气,“刚开始我就讲我们是在练内功,练好了以后,明年会卷土重来,今年我们想办法稳住。”
这个稳住就包括对上汽乘用车的内部改革,以及飞凡整合后的重新出发。
以上就是关于【王骏:上汽没有理由舍弃飞凡】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