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学家胡厚宣执教齐鲁大学六年半 一起来看看!

时间:2024-03-30 14:03:07 编辑:

导读 【甲骨文学家胡厚宣执教齐鲁大学六年半】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1940年,甲骨文学家胡厚宣接受老师顾颉刚之约,来到成...

【甲骨文学家胡厚宣执教齐鲁大学六年半】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1940年,甲骨文学家胡厚宣接受老师顾颉刚之约,来到成都华西坝,加入内迁至此的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直到1946年离开,时间长达六年半。在齐大国学所,胡厚宣甲骨学研究成果丰硕,他发表了十六篇相关文章,出版了《甲骨学商史论丛》。

受老师顾颉刚邀约执教齐大

在甲骨学研究领域,早期有“甲骨四堂”之说,“四堂”即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号彦堂;郭沫若,号鼎堂。随着甲骨文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扩展,涌现出许多优秀学者,因而后来在“四堂”之外又加了“一宣”,称之为“四堂一宣”。这里的”宣“,指的就是胡厚宣。

胡厚宣1911年12月生于河北省望都县,自幼天资聪颖、成绩名列前茅。小学毕业后考入保定培德中学,有幸成为当时在该校任教的著名历史学家缪钺的学生。为表彰胡厚宣的卓越业绩,培德中学设立专项资金,供他考入大学六年的学费之用。胡厚宣不负众望,考入北大预科,两年后升入北大史学系。

1934年胡厚宣从北大毕业后,跟随李济从事田野考古工作,他先后三次参加了殷墟侯家庄殷代王陵区遗址发掘,协助董作宾编纂《殷墟文字甲编》等重要文献。

1939年9月,历史学家顾颉刚接受齐鲁大学校长刘世传邀请,出任内迁成都华西坝的齐大国学研究所主任。顾颉刚到齐鲁大学后广罗国学研究英才,其中包括钱穆和他在北大时的学生胡厚宣。

1940年夏天,胡厚宣辗转来到成都,被聘为齐大国学研究所研究员,同时兼任文学院教授。齐大回到济南后,胡厚宣改任历史社会学系主任,他在国学研究所讲甲骨学,为本科生授课商周史、考古学通论。

胡厚宣之所以非常痛快地答应顾颉刚之约,除了老师盛情难违,还因为顾颉刚曾跟他说过:“齐鲁大学有明义士所藏甲骨需要整理。”

胡厚宣回忆说:“齐鲁大学规模不大,教职员工两百人左右,学生不过千。国学研究所的地址在成都北郊一座地主庄园赖家新院子。所长由齐大校长兼任,主任为顾颉刚先生。研究所人数至多时只二三十人。“

胡厚宣执教齐大六年半,期间齐鲁大学换了三位校长,起初是刘世传,他治校有方,在职七年多,成为齐大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接替他的是汤吉禾,两年后吴克明出任校长。校长频繁更迭,导致齐鲁大学校教学研究计划时有中断,师资力量难以加强。顾颉刚曾经离开齐鲁大学,不久后重新回校,但没过多长时间,顾颉刚再次离开齐鲁大学。钱穆来到齐鲁大学后,也于1944年离校,胡厚宣一直坚持在齐大,成为国学研究所顶梁之柱。

胡厚宣进入齐大时,钱穆已经到校任教,从此师生二人朝夕相处,无话不谈。由师生关系成为同事,胡厚宣对钱穆先生的尊重与喜爱一如在北大读书时,二人时常一起逛小茶馆。胡厚宣回忆说:“当地习俗有茶馆中吸竹筒烟、洗脚,有大铜茶壶……其间与钱先生谈天,几无所不谈,非常爽快……”

在齐大国学所甲骨学研究成果丰硕

胡厚宣曾经几次提到,他到齐大国学研究所有一个心愿,就是想亲眼看到加拿大籍考古学家明义士所藏甲骨,并期待能在此做深入研究。

明义士是加拿大传教士詹姆斯·梅隆的汉名,1910年被派往中国豫北地区传教,后住在安阳。安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王朝国都所在地,怀着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并得地利之便,他收罗到不少甲骨、铜器等文物。

1932年到1936年,明义士受聘担任齐鲁大学文学院考古学教授,兼任国学研究所研究员。抗日战争爆发前,他回到加拿大,因战事未能再返回中国,留下大批包括甲骨在内的文物,这就是顾颉刚所说“齐鲁大学有明义士所藏甲骨”。

明义士离开齐大之前,将部分甲骨委托他人代管,秘不示人,因此胡厚宣未得面识。胡厚宣并未因此放弃对甲骨学的研究,在齐大六年半多的时间里,他先后发表了十六篇相关文章,出版了《甲骨学商史论丛》。胡厚宣说:“我在齐鲁大学任教期间,亦在编印《甲骨学商史论丛》一书……《论丛》四集九本,第一本出版后获得了教育部全国学术审议会的科学发明奖,奖金八千元。”

胡厚宣

《甲骨学商史论丛》被历史学家徐中舒先生誉为“甲骨学划期之学者”,也有“这一学科空前的金字塔式的论文集”之盛赞。日本学者更是将胡厚宣“与王国维、董作宾先生并称为三大甲骨学者之一”。顾颉刚为该书题诗:“忽地黄昏起异军,凤雏才调信超群。一声裂帛惊天下,燕赵悲歌今又闻。”

1943年胡厚宣所作《殷人疾病考》一文,是我国古代医学研究史上公认的开山之作和重要文献。《殷人疾病考》根据可见甲骨文,考证出殷代时人的疾病共有十六种,“具备今日之内、外、脑、眼、耳、鼻、喉、牙、泌尿、产妇、小儿、传染诸科”。著名学者杨树达看见此文,很快写出了《读胡厚宣君殷人疾病考》,予以推介,有关研究文章至今不绝。

1944年胡厚宣发表了《卜辞中所见之殷代农业》,更是无所不论,从殷商农业的环境、区域、管理、技术、礼俗到产品,展开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农业者,乃殷代主要产业,已极为进步发达。论者以殷代为田猎游牧或原始之雏形农业社会者殊非也。”

这一观点与“甲骨四堂”之一的“鼎堂”郭沫若在《卜辞中的古代社会》一书中认为的“在以石为耕器的殷代的农业当然还不甚发达”相悖。后来郭沫若对此有所检讨,他在《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书中改为认同胡厚宣的观点。

殷墟甲骨

胡厚宣治学严谨,对于资料的搜集整理与运用从不含糊,他在《甲骨学商史论丛》自序中说:“念研治甲骨,倘欲免断章取义,穿凿附会之嫌,则所见材料必多。于是乃发奋搜集所有国内外公私已否著录之材料,先做一总结之研究。”正是因为有如此扎实的史料基础,使这位甲骨学研究的后起之秀奋起直追,成为名副其实的甲骨学研究大师级学者。

抗日战争胜利后,胡厚宣与齐大师生一起回到齐鲁大学济南校本部。胡厚宣想看明义士所藏甲骨,但因其藏在秘不示人之处,需要明义士回信授权。遗憾的是,翌年秋,胡厚宣到北京、天津等地寻访甲骨,因津浦铁路中断,无法回校。他只得乘飞机到上海,择机由沪返济,终未能如愿。胡厚宣在齐鲁大学的教书、研究工作止步于此,时间超过六年半。

新中国成立后,胡厚宣先后在复旦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历史与甲骨学的教学研究工作。他担任《甲骨文合集》总编辑时,曾多次到济南指导山东的甲骨学研究编纂工作,并亲自为《山东省博物馆珍藏甲骨墨拓集》一书作序。在序中,胡厚宣忆起在齐鲁大学六年半的教书生涯,充满了感怀与深情。

更让胡厚宣兴奋的是,他终于在山东博物馆看到了明义士所藏甲骨,并将其中的548片以墨拓的形式入选《甲骨文合集》,实现了他多年前的愿望。

1995年4月16日,胡厚宣先生走完自己84年的人生之路,在北京逝世。一世学术,一代宗师,“甲骨四堂一宣”,定格在历史长河中。

文章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许志杰

以上就是关于【甲骨文学家胡厚宣执教齐鲁大学六年半】相关内容!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乐拇指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 百度地图 |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