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息“手机争夺战”需要正确打开方式】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有一次去餐馆吃饭,看到一位带孩子的妈妈和另一位女士就餐,为了避免孩子打扰两人聊天,孩子刚坐上餐椅,妈妈就给了他一部手机,播放动画片让孩子看。整顿饭孩子都非常安静地看手机,等到妈妈聊完天,让孩子吃饭,孩子却无动于衷。妈妈无奈,只能抢走手机,换来的却是孩子在餐馆里大哭。像这样的“手机争夺战”,在餐馆、公园、医院、高铁等公共场所都经常会遇到。
不必讳言,生活中不少家长将手机作为“哄娃神器’,如在各种聚会场合,孩子们端坐着集体玩手机的场景司空见惯;刚刚过去的寒假,孩子自由支配时间增多,加上在家无聊,很多孩子就会通过刷手机消磨时间。然而,家长给出去的手机,再想要回来,却是一件困难事。于是,家长和孩子间的“手机争夺战”一触即发。一部手机可以让孩子安静下来,但恰恰也是一部手机,搞得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鸡飞狗跳”。
网上有一句流行的话:“毁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给他一部手机。”微博里还有一篇很热的文章《一位高考落榜生的醒悟:我的梦想,是手机夺走的!》。这些说法虽有些绝对,但当孩子每天抱着手机不撒手,确实让家长发愁,担心孩子沉迷其中,身体健康甚至心理健康受到影响。近日,由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等机构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指出,儿童每天“盯”屏幕超一小时,心理健康风险会大增。
平息“手机争夺战”,需要正确打开方式。
有专家表示,所谓“手机争夺战”,争夺的并不是手机本身,而是一个平衡、一个度,就是该如何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地与手机共处。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节目中谈到“孩子刷手机上瘾”问题说:不仅仅是孩子,其实超过86%的成年人也会经常无目的性地刷手机——这是一个时代的现象,也是一种普遍性的现象,我们需要正视这个问题,而不是简单地禁止或者否定它。
《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家长认为自己对互联网存在依赖心理,家长网络素养的提升也需要得到重视。有关调研发现,孩子与家长讨论网络内容的频率越高,网络素养越高;孩子与家长亲密程度越高,网络素养越高;家长干预上网活动越频繁,孩子网络素养越低。这实质上也告诉了我们,家长重视提升网络素养并发挥表率作用,会给孩子做出榜样,形成正向的引导。
现在的孩子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与网络、手机有着难以割裂的联系。一味放纵和一味禁堵都不是最佳方式,而应转变教育理念,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家长首先要克制自己玩手机的欲望,尽量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与孩子共同设立规则并坚决执行,培养孩子正确的游戏观、时间观、消费观。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找到手机的“替代品”,比如陪孩子一起阅读、运动、做游戏等,孩子自然会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当然,社会各方也需要关注“手机争夺战”现象。比如,学校加强网络素养教育,着力培养孩子的自主管理意识,并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限制学生在学校内使用手机;有关方面提供更多的健康娱乐方式和社交活动,鼓励孩子们参与其中。家校社协同,帮助孩子们正确地与手机共处,这样就可有效避免发生“手机争夺战”。
来源:东方网 作者:付彪
以上就是关于【平息“手机争夺战”需要正确打开方式】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