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历歧视”,“伪概念”为何成了“硬通货” 一起来看看!

时间:2023-12-09 13:44:56 编辑:

导读 【“第一学历歧视”,“伪概念”为何成了“硬通货”】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12月1日,《南风窗》发表了一篇题为《花三

【“第一学历歧视”,“伪概念”为何成了“硬通货”】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12月1日,《南风窗》发表了一篇题为《花三年读硕士,就业还要靠本科》的报道。“第一学历歧视”这一话题再次掀起了舆论风暴。虽然教育部在2021年就否认过“第一学历”的说法,但是“第一学历”却实际上成为了求职者难以跨越的门槛。为何最高学历是“985”“211”“双一流”的硕士求职时仍然会败在“第一学历”?

其实,被歧视的不单单是求职者的“第一学历”,还有那些在既有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下处于劣势的学校。用人单位并不认可“985”“211”“双一流”范围之外的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毕业生质量。如果求职者的“第一学历”是这些学校,就像是留了案底一样。

进一步而言,“第一学历歧视”被合理化的基础是过度扩张的高等教育规模和狭隘的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

一方面,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高等院校的数量、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毕业生人数以及学校的规模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增长。199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为61.36万人,而2023年达到了约1158万。由此可见一斑。从整体上看,高等教育扩张的速度超过了劳动力市场需求增长的速度。最后的结果就是,劳动供给量超过市场实际需求量,招聘的门槛不断抬高,学历歧视现象层出不穷。

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有限的教育资源使得学校也客观上被分为了三六九等。专科院校和本科院校之间、“双一流”“985”“211”高校和普通本科院校之间在教育经费等方面也存在着鸿沟。

不可否认的是,就业市场之所以会出现“第一学历歧视”的现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下行,空闲岗位越来越少。然而,仅把“第一学历歧视”归咎于不景气的经济形势并未触及问题的本质。毕竟,招聘市场中的学历歧视现象由来已久。在招聘市场上,学历鄙视链越来越长,求职门槛越来越高。例如,工地管理等过去专科生能做的工作,现在需要本科生做;银行柜员等过去本科生可以胜任的职位,现在需要硕士生做;甚至于,过去只要求学历为硕士的工作,现在对“第一学历”也提出了要求。

为了得到一个offer,求职者需要经受不亚于西天取经的磨练与考验。即使能够从简历筛选关和笔试关中幸存,他们也可能在面试环节因 “第一学历”而落败。就业市场的种种乱象,根源还是在于过度扩张的高等教育规模及单一化的管理和评价体系。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2020年,北京硕博研究生招生数首次超过了本科生。要解决就业市场中的“第一学历歧视”问题,我们恐怕需要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来源:红网 作者:佘姝妮

以上就是关于【“第一学历歧视”,“伪概念”为何成了“硬通货”】相关内容!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乐拇指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