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游神赛会,等待“神仙下凡”丨春节策划】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奇杰
晚上七点半,长彬古庙前人声鼎沸,这是正月初四的夜晚,大家都在等待一场迎接“神仙下凡”的表演。
在潮汕地区,盛行着一种名为“游神”或“营老爷”的贺岁习俗,游神常以社(村)为单位,人们到神庙里将神像请进神轿里,抬出庙宇游境,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路途中常伴随有锣鼓、唢呐、长笛和标旗等艺阵表演。
潮州旧志在记述游神赛会时称:“乡民敛金祭神,群饮于庙,分胙而归。”更有“头家”(大富户),总想包起整个游神费用,但乡民们并不买账,因为大家都有一个明确目标——“营兴”!在“营兴”心理的驱使下,潮汕民众对游神乐此不疲。
游神赛会也是潮州市长彬村每年最盛大的活动之一,老人讲述,腊月二十四那天村民会将“老爷”送上天庭游玩,正月初四则是神明重回人间、保佑全村的日子,正月十二、十五和十六这三天均有游神赛会,其中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天最为隆重,游神队伍将从早到晚巡游全村,并让神像在数十处站点停留,接受香火参拜。
此时,铜锣队、长笛队和二胡队等陆续就位,主管敲大鼓的老伯指挥人挪动被红色推车装着的大鼓,“再往右一点,要正对庙门”。
古庙里香火氤氲,人们进进出出地参拜着众多神像,并献上纸钱、线香和贡品,居中的陈吊王神像身穿金漆盔甲,端坐在神轿中,旁边竖立着两米左右的长柄大刀。一位曾参与神像制作的老人告诉记者,过去神像被破坏过一次,现在的神像全由他们四十多年前砍伐的一棵巨大的香樟树雕刻制作。
陈伯已记不清跟随游神队伍拉二胡多少年,甚至不清楚游神时演奏曲子的名目,记者询问时,他从容地推拉着二胡琴弓,悦耳的声音缓缓流出。十七岁的小燕加入过三次游神的铜锣队,今年队伍成员全换成了三十多岁的女性,小燕没能再次当选,她的声音透露着可惜,“他们觉得正月十五游神一整天太辛苦,小孩到后面拎不动、敲不动铜锣了”。小燕说,铜锣队在游神之前要练习十来天,有四五种不同的敲锣节奏。
晚上七点五十分左右,迎神表演正式开始,锣声、钹声和鼓声同时奏响,起初有些散乱,然后迅速变得整齐而紧凑,继而是悠扬的长笛和唢呐进行演奏,锣鼓声随之变得和缓。熙熙攘攘的人群围在四周观看这场表演,十分热闹。
“神仙下凡”的时间也有讲究,陈婆婆告诉记者,主管占卜的老人会在祭拜时询问时间点,并将两块木块合在手中掷出,看其俯仰,一仰一俯即为“胜”。“今年是难得的早,意味着神仙可能在天庭的事务比较顺利。”陈婆婆笑着说。
83岁的陈成泉过去长期从事农村文化宣传工作,曾担任镇政府文化站长,他表示,游神赛会由闽粤边人民纪念宋朝末年的抗元民族英雄陈吊王(原名陈吊眼)发展而来,距今已有四五百年。为“彰显一方水土风情”,成泉老人著有《乡音》一书,他在书里记载:明朝时闽粤边人民在长彬古庙荐祀了陈吊王及其妹陈吊花的金身偶像,以供世代怀念。数百年来,长彬古庙几经修缮,并在1989年由三十二位旅泰华侨出资重修恢复原状,1993年,长彬古庙被列入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到今天,游神赛会已经成了长彬村一代代人的文化符号。
在外打工归来的年轻人说,看游神是为了热闹和喜庆。小燕说不太清楚为什么想参加游神,“喜欢,图个快乐”。成泉老人觉得,游神是为了怀念,是一种文化传统。七十来岁的陈婆婆记得很小的时候就看村里的游神赛会,聊到这一习俗的意义,陈婆婆说:“神仙巡游辖境,保佑全村平安。”
以上就是关于【潮汕游神赛会,等待“神仙下凡”丨春节策划】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