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乡愁》:记录农村里的“青年力量” 一起来看看!

时间:2024-02-08 13:42:25 编辑:

导读 【《记住乡愁》:记录农村里的“青年力量”】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牡丹江畔,体育老师陈雨佳变身“种米姑娘”;齐鲁

【《记住乡愁》:记录农村里的“青年力量”】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牡丹江畔,体育老师陈雨佳变身“种米姑娘”;齐鲁大地,理工男梁其安转型“大棚菜农”;宁绍平原,海归学子杨一昕建造“智慧田园”……新年伊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记住乡愁》系列推出的10集纪录片《加油,新农人》,敏锐把握新农村建设发展大势,将镜头对准乡村里的青年群体,生动呈现一代青年农人在“人生赛道”上奔跑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展现中国农村大地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

纪录片集中选取来自全国10个地方10位有代表性的青年农人,记录他们在家乡,从开始创业到初见成果的所思所感、所作所为。

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带着自己的梦想、视野、知识和技能,以及敏于捕捉和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本领,在农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镜头里可以看到,他们与祖辈们“种庄稼就是要锄头刨地、手里磨出茧子”的传统观念不一样了,不仅有思考、有战略、有目标,更有组织力、执行力,经得起摔打,不行就重来。随着这股新动能的注入,从空中田园到智慧果园,从科技农场到乡村民宿,传统的乡村正在摆脱落后,告别“空心”。人们虽然还在田里干活,但所谓的农活,已经是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模式创新;所谓的农具,可能就是一部手机。农业逐渐成为“高、大、上”“奇、特、新”的行业。

这部纪录片虽然每集不足半小时,却有着密集的信息量。由地域、困境、传统、成功、未来组成的叙事链,草蛇灰线般透露出诸多重大命题。是什么触发他们毅然扎根农村,是什么在他们身上注入了一股不停歇的内生动力,观众从这些问题入手,发现并理解当今社会进步新历程、新趋势的关键。

这些青年农人,有回报父母和土地养育之恩的急切心情,更有在改造家乡的过程中,经受磨砺、重塑自身价值并实现家乡富裕的愿望。这些构成了青年农人准备在大地上接力的精神根基,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在家乡创业的激情。

对10位青年农人的记述,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许多领域,尤其从城乡融合角度为我们提供了重新认识农村、农业、农民的契机。当年改革开放带动城镇化发展,经过城市文明熏陶的青年农人,其思想理念、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将从高度、深度、广度和速度等各个维度向农村渗透。他们用心关注一粒种子从田里到餐桌的过程,一方面用大数据链接大地,用互联网思考农业,用新理念改造乡村;另一方面,在教育、就业、产业、市场、组织、公共生活等多个领域善于释放要素价值,注重催生新的业态和增长点。这些实践过程,也预示了农民正在形成多元身份,农事有了多元拓展,未来乡村不再是传统的乡村,而是城乡融合的乡村。

节目没有止步于此,而是通过青年农人的故事,向观众传递出一个更为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他们选择的人生道路,既是一系列惠农政策所产生的实绩,更是中国经济转型、城乡融合、产业升级、数字技术、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举措产生的“叠加效应”,尤其同步于党和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美丽中国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使农村长期饱受发展之困的瓶颈被迅速打破。作为中国式乡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动力群体,这些青年农人在今天是一把火,在未来将是满天星,也从一个侧面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可贵的信心。

农村大地正在聚集起越来越多的青年农人,一个个水乡山村因会聚了年轻人而变得五彩斑斓,活力四射。相信在未来的乡村振兴中,将有更多崭新的主题、丰富的题材、精彩的人物、动人的故事走进《记住乡愁》,为我们展开更为宏阔、深邃、立体、细腻的中国锦绣新图卷,为世界增添一道声势浩大、活色生香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景观。

文章来源:光明网

作者:沈卫星

以上就是关于【《记住乡愁》:记录农村里的“青年力量”】相关内容!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乐拇指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