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学校供暖,能否也打通“最后一公里”?】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这次大雪寒潮,孩子们没有冻着”, 霞云岭中心小学校长李国栋如是说。12月18日,据《人民日报》报道,今年夏季遭受严重洪灾的北京市房山区,在寒潮来袭山区气温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之际,霞云岭中心小学的教室里却暖意融融,教室、宿舍供热温度比平常只升不降。除此之外,学校还为住宿的学生每人添了一床棉被。霞云岭中心小学在寒冷的冬季为所有孩子守住了温暖,令人称赞。只是,除了灾后重建的房山区,其他乡村地区的寄宿学生也能拥有这样的待遇吗?
就在几天前,有关“住宿生手脚冻伤”的新闻还高居在热搜榜。12月12日,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洛南县第三初级中学因教室和寝室没有取暖设施,不少孩子放假回家脚和手都被冻烂了;此外,有上千名学生的洛南县柳林小学,也被反映暖气片冰凉。据此,有理由怀疑,在北京地区以外、在广大的偏僻乡村,仍有一大批寄宿制学校的孩子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再想起前不久哈尔滨工业大学走廊里都供有暖气,热气升腾,而一些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却连日常的保暖都得不到保障,令人不知该感慨些什么。
寄宿制学校供暖工作必须打通“最后一公里”,这是对所有受冻学生的基本人文关怀,也是推进乡村教育事业的必要举措。2021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颁发《有关做好北方地区农村学校冬季供暖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供暖季中小学校特别是北方地区农村学校的取暖保障工作是重中之重,事关广大师生身心冷暖、事关教育系统改革发展稳定,必须把此项工作作为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全力确保每一所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的取暖设施安全运转,温暖过冬,这是国家予以每一位中小学生的郑重承诺。
而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得不承认,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冬季供暖工作显然是与政策的要求有所出入的。当然,造成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供暖不足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城市集中供热不具备条件、学生人身安全考虑、学校资金不足等等。但是,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在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更确切的来说,是对乡村基础教育的关怀还不够。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有没有实地考察每一所学校冬季的供暖工作进展如何?学校经费不足时有没有向政府财政部门求助?最重要的是,面对这项工作中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时,领导们到底有没有想办法去处理?
某些学校和政府的领导不能自己坐在办公室,开着空调吹着暖气,却对那些因供暖不足被冻伤的孩子置之不理。宋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的求学故事固然令人敬佩和感动,然而时代发展至今天,这种因地域差距、贫富差距所带来的苦难是可以想办法去避免的。让学生把更多的心思和毅力放在学习上,而不是与恶劣环境的对抗上,这正是时代进步的意义所在。
故此,各地应高度重视学校供暖工作,尤其是农村地区。一方面,针对教室和寝室区域供暖不足的情况,校领导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改造或建立新的供暖设施,保障学生的暖气需要。当资金方面存在困难时,应主动向当地政府部门进行说明,寻求帮助。另一方面,教育部门也应深入调查所在地区寄宿制学校的供暖情况,对工作存在疏忽的学校领导进行问责。同时,对于资金困难的问题应主动协调财政部门,统筹安排公用经费支出,对贫困地区的寄宿制学校给予经费倾斜,不让一所学校因为缺钱而受寒。此外,针对供暖时可能出现的安全的问题,也应建立完善的冬季取暖安全风险防控工作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定期排查安全隐患,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求学不易,读好书更难。对于很多农村学子而言,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就近的中小学也是唯一的求学途径。这些承载着希望与梦想的乡村寄宿学校,理应得到和城镇学校同样的待遇和关怀。
来源:红网 作者:曾耀湘
以上就是关于【寄宿制学校供暖,能否也打通“最后一公里”?】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