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社交密码”还是刻板偏见】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从去年开始,一种名为“MBTI”的人格测试爆火,风靡各大社交平台,热度迟迟不退,并成为了年轻人之间全新的“社交密码”。
MBTI的中文翻译是“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是一种人格类型的理论模型。该模型通过精力来源、认知方式、判断方式和生活方式四个维度界定了被测试者的人格,并形成了十六种具体的性格类型,帮助被测试者对自身产生一定的了解。
相比星座而言,MBTI人格需要进行近百道测试题的选择,更具专业性和科学性,因此其讨论度一举超越星座,成为Z世代之间的热门话题。在初次见面的场合,只要询问对方的MBTI人格类型,就能率先破冰,摆脱尴尬的社交氛围,同时对对方产生初步的了解。在社交媒体上,部分自媒体博主抓住热点,集中生产关于MBTI的话题以及梗图,获得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微博平台中就出现了“MbtiTT”、“MBTImemes”、“mbti说”等等相关娱乐博主,其中粉丝体量最大的高达近三百万,可见其热度惊人。不仅如此,连广告中都出现了MBTI的身影。
今年七月,饿了么携手乐乐茶上线的地铁广告“为i做e,这杯我请”,就结合了MBTI的元素,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引起了大量的讨论。
MBTI为何能掀起如此热烈的浪潮?首先,该人格测试满足了人们自我探索的需求,尤其对于Z世代来说,普遍正处于一个渴望探寻自我的阶段之中。同时,由于Z世代追求个性、思想开放的特点,他们对于自身的内在的思考和探索都更加积极。其次,人们在社交中通过MBTI区分出“我群”和“他群”,在相同的群体中找到更多的共鸣。在社会节奏快、压力大的今天,它能帮助年轻人更快获取相应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
然而,随着MBTI在社交媒体上的讨论持续发酵,它逐渐成为了一种名为“刻板印象”的枷锁。部分网友通过MBTI将所有人单纯地划定为十六种人格,使得立体复杂的人物性格扁平化、简单化。例如,在小红书平台上,有许多帖子将字母T代表的理性倾向和字母F代表的情感倾向,简单地定义为“冷漠、低情商”和“情绪泛滥”;在抖音平台中,也出现了许多视频将内倾型的i人定义为“内向、不善于沟通”,而将外倾型的e人刻画成不顾他人意愿随时打扰他人的形象;甚至在音乐平台中,评论区也不乏出现“只有xxxx人格才懂的音乐”、“这是我们xxxx人格的专属音乐”等等言论。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材料、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人格心理学》中提到,MBTI表面效度高,而容易作伪,且MBTI中文版的跨文化效度也未得到验证,这就表示MBTI并非完全客观准确。另外,随着自身阅历的增加,个人的性格也会在漫长的人生过程中受到社会环境的持续影响和塑造,从而发生改变,仅仅用四个维度的来定义一个人,本身就是有失偏颇的。
MBTI在社交传播中的作用的确不容小觑,但与此同时,也别让MBTI成为唯一的标签,束缚住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毕竟,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文章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陈伊南
以上就是关于【MBTI:“社交密码”还是刻板偏见】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