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化验 解读血常规的各种指标

时间:2024-07-21 05:00:03 编辑:

导读 【#血常规化验 解读血常规的各种指标#】1、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
【#血常规化验 解读血常规的各种指标#】

1、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

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

血常规用针刺法采集指血或耳垂末梢血,经稀释后滴入特制的计算盘上,再置于显微镜下计算血细胞数目。

血常规化验单上的常用符号是:RBC代表红细胞,WBC代表白细胞,Hb代表血红蛋白(血色素),PLT代表血小板。

2、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

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

在经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器,电脑报告结果,此项目已成为检查病人的一个惯例,所以称之为血常规。

3、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

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4、血常规检查对象

主要是对血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参数进行检测,通过血液分析筛查是否有贫血、细菌感染、白血病、败血症、病毒感染等和血液有关的一些疾病。

血常规检查结果是否准确和进食是没有关系的,因此血常规检查不需要空腹。

1、判断是否有其他细菌感染

如果乙肝患者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应注意是否合并细菌感染。

2、判断有无脾功能亢进

重度乙肝、肝硬化患者通常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如果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明显降低,应考虑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应注意检查是否存在肝硬化。

3、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作用,其中干扰素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因此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及抗病毒治疗中,应定期检查血常规。

一般来说,当外周血白细胞总数

1、血常规用针刺法采集指血或耳垂末梢血

经稀释后滴入特制的计算盘上,再置于显微镜下计算血细胞数目。血红蛋白也称为血色素,遇盐酸后变成褐色酸性血红蛋白,然后再加蒸馏水,直到与标准比色柱颜色一致时,所读到的液平面刻度,便是血红蛋白的克数。

血常规检查也要同时进行血涂片,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大小、形态,及用血细胞分类计数器进行白细胞各类细胞的观察与分类计数。

2、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检验仪器自动化

.目前大部分医院都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目前称血液学分析)。每次检查只需用0.1毫升(约两大滴血)的抗凝血,只要用30秒或1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检测并打印出20多项结果。

血常规检查采血可分为毛细血管采血法和静脉采血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无论仪器进样品多少,为防止血样中小凝块的形成,保证仪器进样时标本能充分混匀,最好使用静脉血。

3、应注意的是

毛细血管血和静脉血之间,无论细胞成分或化学组分,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

在判断和比较所得结果时必须予以考虑。

1、细胞计数(WBC)

高值时可能为身体部位发炎、白血病、组织坏死等;但孕妇、新生儿及激烈运动过后亦会偏高。

低值时可能为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自体免疫疾病。

2、红细胞计数(RBC)

贫血或失血时都会影响红细胞数目高值时可能患红细胞增多症;低值时可能为贫血。

3、血红蛋白测定(Hb)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运送氧气的物质,以提供体内所必须的氧。

女性受月经和怀孕的影响,血红蛋白普遍比男性低,所以女性较易贫血。高值时可能为红细胞增多症,心输出量减少;低值时可能为低血色素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

一般而言,血红蛋白在10g/dl以下的男、女属严重贫血,若比正常值低1—2g/dl并无大碍。

4、红细胞压积(HCT)

乃指红细胞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更能正确地了解贫血的程度。

高值时可能有脱水症或红细胞增多症;低值时则可能有贫血。

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代表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高值时表示红细胞过大,见于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的贫血、巨红细胞症、长期口腹避孕药、停经妇女及老人;低值时表示红细胞较小,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型贫血以及慢性疾病造成的贫血。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

代表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平均含量,其临床意义可参MCH。

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代表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浓度平均值,做为对血红蛋白检验值的佐证。除了遗传性球形红细胞症外,MCHC不大于36;MCHC降低则见于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型贫血。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当红细胞大小相差较大时,RDW会上升,可做为诊断贫血的参考。血小板计数(PLT)高值时可能与红细胞增多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脾脏切除、慢性感染症或急性感染恢复期有关。血小板值过低时可能有出血倾向、凝血情形不良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五项分类(WBC differential count)白细胞分为中性、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淋巴及单核细胞。白细胞分类的值,均应与白细胞检查值相互配合: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1) 中性粒细胞偏高:可能是细菌感染、炎症或骨髓增殖症。

(2) 中性粒细胞偏低:可能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或某些药物的副作用。

(3) 嗜酸性粒细胞过多:可能有过敏、寄生虫感染、各种皮肤病、恶性肿瘤或白血病。

(4) 嗜碱性粒细胞过多:可能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疾病。

(5) 单核细胞增多:可能在急性细菌感染的恢复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6) 淋巴细胞增多:可能感染滤过性病毒或结核菌。

(7) 淋巴细胞减少:可能有免疫缺乏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而在急性感染症的初期,中性粒细胞增加时,淋巴细胞百分比会相对减少。

【#血常规化验 解读血常规的各种指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血常规指标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乐拇指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 百度地图| 360地图 |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