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游,姓言,能言,被称“南派孔子”
2、子游(公元前506-443)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 比孔子小四十五岁,春秋末吴国常熟人,极力推行礼乐教化,其言行似孔子,有“南方夫子”之称;曾为武城宰(县令)。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文学科”之首。被封为“吴国公”。
3、受排挤,创子游儒学,成“南方夫子”
4、子游由于祭礼意见与曾子师弟不合,受颜氏之儒曾子排挤,被迫离开鲁国,因为他的文学功底很好,喜欢传道,就回国传播孔子学说,被历代文人学士称为“子游氏之儒”,是南方之孔子学说的传播者,文人学士更是纷纷给予子游及“子游氏之儒”以崇高的褒扬和赞誉。
5、做县令,琴瑟歌咏杀猪用牛刀
6、子游小孔子四十五岁,是 “孔门十哲”之一。他被孔子许为其“文学”科的高材生,后人往往把他与子夏合称为“游夏”。子游二十多岁就担任了“武城宰”(治所在今山东费县西南),实行孔子关于“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的教诲。孔子路过武城,听到琴瑟歌咏的声音,很高兴,就微笑对着他说:“杀鸡何必要用宰牛的刀?”言偃听了回答说:“从前我常听老师说‘在位的学了礼乐之道,就能爱民,普通人学了礼乐之道,就很容易听从教令,好治理’,我现在就是实行这样的教化啊!”孔子听后非常高兴,对随行的弟子们说:“你们听听,他讲得很对。我刚才说杀鸡岂用牛刀,只不过是跟他开开玩笑罢了。”其后学者在战国时形成一个较大的学派。
7、请教孝道,食敬不误
8、子游问孝。《论语·为政》: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就是说:子游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是指能够用饮食供奉父母。说到饮食,狗马不也需要提供饮食吗?如果少了尊敬,又怎样分辨这两者呢?”
9、最早好声音,至今传唱《韶乐》
10、公元前470年前后,子游从楚地游学归时,路经韶巷,在此休整小憩,曾在该街市的一个闾巷设坛讲学,宣传孔子的礼乐之仪,以教化当地百姓。讲学之余,子游集合随从弟子,吹奏上古舜帝所作的宫廷音乐中等级最高的雅乐———《韶乐》(古有“《萧韶》九成,凤凰来仪”之说),又演唱舜传帝位于禹时和臣僚一起唱的《卿云》之歌。歌云:“卿云烂兮, 缦缦兮,日月光华,旦旦兮(卿云,指祥瑞之气)!”村人听后深受感化。
11、子游东归后,《韶乐》之声在韶巷“悬梁三日而不绝”,以致醇厚民风、弦歌之声便在当地世代相传。村人怀思子游其德,便把他和随从弟子吹奏《韶乐》之处改名“韶巷”,同时又把村名改为“招贤”(韶巷小学的原名即为“招贤小学堂”)以资纪念。然而,后人认为将韶巷作为村名更具代表意义,从此便用“韶巷”替代“招贤”作为村名沿袭下来。后经世代变迁,“招贤”村名已无人提及,但韶巷之名却至今流传。
12、被封吴国公,先贤子游
13、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4年),被封为“吴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 被封为“丹阳公”,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6 年),被封为“吴公”,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 1307年),被封为“吴国公”,明世宗嘉靖九年 68 (1531年),封为“先贤子游”。
【#子游 姓言 能言 被称“南派孔子”#】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