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夷长技以自强是谁人提出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是近代中国早期改革思想的重要口号之一,出自清朝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魏源。这句话最早出现在他于1842年编著的《海国图志》中,原句为:“师夷长技以制夷”,后被简化为“师夷长技以自强”,成为洋务运动的重要理论依据。
一、
“师夷长技以自强”这一思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增强国家实力,抵御外来侵略。它反映了当时部分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认知和对国家危机的应对策略。尽管这一口号在实践中存在局限性,但它对中国近代化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相关人物与背景表格
项目 | 内容 |
提出者 | 魏源(清代思想家、政治家) |
出处 | 《海国图志》(1842年) |
原话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演变说法 | “师夷长技以自强” |
时代背景 |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内忧外患,士大夫阶层开始反思传统制度 |
核心思想 | 学习西方科技,增强自身力量,抵御外敌 |
影响范围 |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的重要理论基础 |
局限性 | 仅限于技术层面,未触及制度变革 |
三、结语
“师夷长技以自强”虽源自魏源的著作,但其思想在后来的洋务运动中被广泛运用,成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起点之一。虽然这一口号未能彻底改变中国的命运,但它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正视外部世界,并尝试通过学习来实现国家的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