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力行是不是成语】“身体力行”是一个常见的词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亲自实践、努力去做某事。那么,“身体力行”到底是不是一个成语呢?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一、
“身体力行”确实是一个成语。它出自《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虽然原文中并没有直接出现“身体力行”,但后人根据其中的精神提炼出了这个成语,用以强调言行一致、亲自实践的重要性。
该成语结构完整,意义明确,符合汉语成语的定义,因此可以被归类为成语。
二、表格对比说明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定义 | 成语是汉语中固定短语,结构稳定,意义整体性强,具有历史渊源或文化内涵。 |
“身体力行”是否为成语 | ✅ 是成语 |
出处 | 虽未见于《礼记·大学》原文,但源于其中思想并被后世广泛使用。 |
结构 | “身”、“体”、“力”、“行”四字组合,结构紧凑,意义明确。 |
含义 | 指亲自实践、努力去做,强调行动与思想的一致性。 |
使用频率 | 高,常见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如演讲、文章、教育等。 |
是否常用 | ✅ 常用 |
三、延伸理解
“身体力行”强调的是“做”而不是“说”。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常用来鼓励人们不要只停留在口头承诺上,而是要通过实际行动去实现目标。比如,在教育中,老师不仅要说教,还要以身作则,真正做到“身体力行”。
此外,它也常用于企业管理和个人修养中,强调领导者的示范作用和执行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身体力行”不仅是一个成语,而且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现实意义的表达方式。了解它的来源和含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更准确地使用这一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