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文《观潮》教案
2、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文《观潮》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3、【教学目标】
4、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5、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6、3、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7、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8、【教学重、难点】
9、1、借助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体会以及对课文的有感情朗读,让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确实是天下奇观,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0、2、培养学生自主理解课文,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
11、【教学准备】
12、多媒体PPT课件。
13、【教学时间】
14、2课时。
15、【教学过程】
16、第一课时
17、一、释题切入
18、1、教师背诵一首古诗《浪淘沙》引入新课的学习。
19、浪淘沙
20、[唐]刘禹锡
21、八月涛声吼地来,
22、头高数丈触山回。
23、须臾却入海门去,
24、卷起沙堆似雪堆。
25、知道这首诗是写哪里的景象吗?写的是钱塘江大潮,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观潮》。
26、2、板书课题:
27、观潮。
28、(指导写“潮”字。)
29、二、检查学生预习
30、1、检查生字(音难字):
31、罩、薄、沸、踮、崩、霎。
32、2、检查全班学生掌握的情况:
33、识字游戏(借助PPT课件完成)。
34、三、自读课文
35、1、读了课文,你觉得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样的?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评价钱塘江大潮,找到这个词语。
36、2、初步理解:
37、天下奇观。
38、(谈一谈你对天下奇观的初步感受。)
39、3、再默看课文:
40、课文哪些自然段在具体写观潮的过程。
41、4、再读课文2~5自然段,看看课文分别写了哪些时段的景象?
42、(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43、板书。
44、5、读了课文,你觉得哪个部分的内容最能让我们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给大家推荐一下。
45、既然大家都觉得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最能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那等一会儿我们就把这两段重点地读一读。现在我们先读一读写潮来之前景象的段落,说说你的感受。
46、江面:
47、平。
48、观潮的人:
49、人山人海。
50、四、精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51、1、接下来我们就要重点地来读一读课文中写潮来时的段落。自由读三、四自然段,找出你认为最能看出钱塘江大潮是奇观的句子,理解,读好。
52、2、学生汇报,教师指导读书:
53、⑴理解:
54、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55、体会:
56、两丈多高,六米多高。
57、(学生体会感受壮观,用读书来表现。)
58、⑵理解:
59、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60、体会:
61、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感受这种气势。
62、体会:
63、飞奔。
64、(速度快。)
65、体会:
66、浩浩荡荡。
67、(横贯江面,潮水奔涌。)
68、体会:
69、(山崩地裂。响声巨大。)
70、体会:
71、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72、(指导学生读好。)
73、3、指导学生把理解后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74、肯定学生的读书,提出新的要求:
75、要想读好,要进一步理解课文,刚才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发现?
76、教师指导学生发现:
77、“再近些”,“越来越近”。知道是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潮水的(从远到近)。
78、指导学生体会该怎样读好这种变化?
79、4、男生读、女生读。
80、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借助读书来让听的人身临其境。
81、读完之后学生看视频资料
82、学生看完后,教师用过渡语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壮观的进一步体会。再读课文。
83、5、指导学生带着这样的激情读钱塘江大潮潮头过去的段落。体会潮头过去时景象的壮观,人们都被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吸引了。
84、(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多高了。人们为什么才注意到江水已经涨了两丈多高了?刚才人们看什么去了?)
85、6、开课的时候,我们对天下奇观有了初步理解,现在学习了课文,我们一定对天下奇观有了更深的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86、学生练习说话:
87、理解天下奇观。说说自己的心情。
88、7、教师介绍:
89、钱塘奇景古已有之,感受这种雄壮。再一次地读课文的第一段,再一次品味天下奇观。
90、8、分享感受:
91、教师将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用一首小诗的形式和学生分享。
92、五、积累好词好句
93、〖板书设计
94、潮来前
95、观潮
96、潮来时
97、天下奇观
98、潮头过后
99、第二课时(略)
100、〖教学内容
101、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02、2、指导学生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学会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103、3、指导学生进行练笔。
104、《观潮》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105、教学重点
106、学习字词,理清思路,学习描写景物的笔法。
107、教学难点
108、映衬手法的运用。
109、教学步骤
110、一、导入
111、钱塘江大潮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大奇观,钱塘江观潮的盛事古已有之,南宋时,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潮来之前有水军操练,轰轰烈烈;潮来之时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技艺奇绝。那时从宫廷到民间,万人空巷,观潮者黑压压挤满江头,场面热闹非凡。今天,我们学习南宋作家周密写的《观潮》。题目中的“观潮”,就是观看钱塘江大潮。
112、简介作者周密及其作品。
113、观看中央电视台拍摄的钱塘江大潮的景况。
114、二、诵读
115、老师范读课文,学生画下生字词。可以采用幻灯片展示课文,需要突出的字词用红字强调。
116、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
117、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准确读出生字的读音。采用多种方式朗读。如个读、全班齐读、小组齐读,轮读。巩固生字读音,熟悉课文内容。
118、三、理清思路
119、学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讨论,总结。
120、第一段:写钱塘潮的雄伟景象。
121、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
122、第三段:写吴儿弄潮的高超技艺。
123、第四段:写江岸观潮的盛况。
124、四、串讲
125、学生串讲课文第一、二段:
126、结合语言环境解释重点实词、虚词和短语,边解词边翻译句子。
127、既望、际天、沃、岁、艨艟、乘骑、弄旗、标枪、履、倏尔、略不、舸、逝;
128、以、而、于、既而、为。
129、讨论这两个段落的内容和写法。
130、五、小结
131、文章结构清晰,紧扣“观”字,突出“潮”字,抓住典型场景,集中描述,从几个侧面把江潮壮阔景象和观潮的热闹场面艺术地再现出来。
132、第一段起句点题,提挚全文,接着采取居高临下、由远渐近的写法,着眼于色彩、声响、力量、气势几个特点,正面描写江潮,然后以“势极雄豪”一语收结,并引诗印证形象,使读者一开始就对此“天下之伟观”,获得强烈的印象。
133、第二段聚焦于水军演习。水军演习,虽然仅是每岁一次,但它选择在潮盛之日,作为一项盛大的活动,这一段的描写与对江潮的描写映衬呼应,共同构成雄伟的奇观。
134、学生进一步朗读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
135、文章结构单纯,但内容却丰富多彩,原因何在?
136、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137、本文突出地运用了映衬手法。在第一、二段中,以滔天的江潮映衬出水军操演的从容;水军操练的盛况反过来也衬托了江潮的.波澜壮阔。
138、文章第一、二段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139、学生讨论,老师总结。
140、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银线”“玉城雪岭”的形象比喻,使大潮自远而近滚滚而来的镜像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吞天沃日”“鲸波万仞”的惊人夸张,令读者感受到江潮的澎湃的气势。
141、总结:
142、文章前两个自然段生动描写了钱塘江潮水的雄伟景象,那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的潮头,那一年一度动人心魄的水军演习,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使人恍如身临其境,目不暇接。阅读此文,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而且能唤起我们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143、拓展阅读:《观潮》原文
144、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145、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146、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147、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48、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课文《观潮》教案#】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