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耳的疾病是由于致病邪毒侵犯,使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失调,发生病理变化而致的。
当机体正气旺盛,邪气便不易侵犯而发生病,故《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若正气虚,邪气乘虚而入,才会发生疾病,故《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耳病的发生是正邪斗争的反映,是五脏六腑功能失调的结果。
病因 在耳病中,致病之外邪多见于风、热、湿邪;脏腑功能失调,多为肝、肾、心、脾等。
不同病邪,不同脏腑病变,就产生了不同病理变化和病证,兹归纳分述于下:
1.邪毒外犯:耳为清空之窍,外邪侵犯,易致滞留而为病。
所犯外邪,多为风热之邪,常因肝胆二经失健,邪毒得以乘机直犯耳窍,结聚不散,遂致气血凝滞而成病。
证见耳痒、耳内胀闷、堵塞感、耳微痛、耳鸣、耳聋等。
2.肝胆湿热:胆经经脉络于肝,胆附于肝,互为表里,二经病变相互影响。
肝喜舒畅条达,若疏泄失常,郁而化热;胆性刚强,邪犯及胆,其病变多为火热上灼。
当外邪侵犯耳窍,湿热邪毒壅盛传里,犯及肝胆,肝胆湿热,循经搏结于耳窍。
内外湿热熏蒸,以致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肌膜内腐,证见憎寒壮热、耳红肿剧痛、流浓;若湿热偏盛,则脓多色黄;若火毒炽盛,灼蚀耳后完骨,可有耳根红肿痛,甚则穿溃流浓。
检查 常见耳病及症状:
耵聍栓塞:耵聍栓塞是指外耳道内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使耵聍在外耳道内聚集成团,阻塞外耳道。
耵聍栓塞形成后,可影响听力或诱发炎症,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
小儿的全身症状比成人明显,可有发热、呕吐等。
鼓膜穿孔:鼓膜穿孔是一种由暴力案件,交通事故,或气压改变所致的中耳创伤,临床表现:
1.听力从正常到中度耳聋,自觉有阻塞感,甚至耳痛。
2.数小时后由于渗出液产生,耳痛症状减轻。
3.有耳鸣的迹象。
4.初起时仅见鼓膜单纯性充血,随着鼓膜内陷,出现点状出血,引起感觉神经性耳聋。
5.爆炸性鼓膜穿孔,因鳞状上皮内翻进入鼓室而形成鳞状上皮囊肿,容易继发感染。
乳突炎是乳突气房黏膜及骨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展而来。乳突炎性病变虽继续发展,而全身及局部症状却不明显,以致不被发现,称隐性乳突炎。
急性乳突炎如不能得到控制,炎症继续发展,可穿破乳突骨壁,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性内耳疾病,在1861年由法国医师Prosper Ménière首次提出。该病主要的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闷胀感。
本病多发生于30~50岁的中、青年人,儿童少见。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双耳患病者约占10%~50%。
耳聋是指听觉系统中的传音、感音以及对声音的综合分析的各级神经中枢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而导致听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习惯称为耳聋。只有听力严重减退才称之为聋,其表现为患者双耳均不能听到任何言语。而听力损失未达到此严重程度者,则称为听力减退。
诊断 耳病的辨证是以望、闻、问、切四诊,就全身和耳的局部症状结合起来,在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
辨耳鸣、耳聋
(1)耳鸣暴发,声音大,听力下降,多为肝胆之火上逆,或痰火郁结上扰清窍。
(2)耳鸣渐发,声音细,听力逐渐下降,多为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或气血亏耗,耳失濡养。
(3)耳鸣如蝉鸣者,多属肝肾或心肾虚损,气血不足之证;耳鸣如潮声、风声者,多属肝胆热盛,邪气壅阻耳窍之证。
(4)暴聋多以风、热、湿邪壅塞耳窍或有盯聍、异物堵塞;渐聋多以肝、肾、脾等脏腑虚损为主。
(5)年老听力不灵,无流脓史,多为肝肾两亏,气血不足,不能上荣所致。
(6)因耳内流脓而致耳鸣、耳聋者,以脓液的辨证为主。
辨耳脓
⑴新病耳脓稠黄,多为肝胆火热上蒸耳窍,灼腐肌膜。黄而量多者,多属湿热熏蒸。脓中夹血者,多为肝经火热,热伤血分。
⑵久病脓液清稀而量多,或牵丝如胶者,多为脾虚有湿。如脓液清稀而量不多者,多为肾虚,虚火上炎。
⑶脓液中有豆腐渣样物,带有臭味,多为肾元亏虚,湿热邪毒滞留,蒸灼肌膜,蚀及骨质,属正虚邪实之证。
作为人体的听觉器官,耳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身体的其他部位一样,耳朵也容易患上一些疾病。如果不及时正确地治疗和用药,或许美妙的声音真的会在你耳边永远消失。
具体地说,耳病治疗的目标是消除临床症状,使患耳恢复听力和正常的前庭功能。
耳部感染一般以局部用药为主,有些药物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对内耳有毒性作用,应慎用。在急性炎症阶段应辅以全身治疗。
预防 耳病西医治疗
耵聍栓塞治疗
1.镊子夹取法
较小或片状者,可用镊子取出。
2.耵聍钩取出法
将耵聍钩沿外耳道后、上壁与耵聍栓之间轻轻伸入外耳道深部,注意避免损伤外耳道及鼓膜,然后轻轻转动耵聍钩钩住耵聍栓,逐渐钩出。
3.外耳道吸引法
如耵聍较硬,不易取出,或耵聍与外耳道嵌顿紧密,取出过程中患者疼痛明显难以配合,可先用5%~10%的碳酸氢钠溶液滴耳,每天3~5次,每次滴药后患耳向上静置5~10分钟,连续3~4日后待其软化,然后于耳鼻喉科专科门诊,用吸引器将软化的耵聍取出。
中耳炎治疗
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
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2.药物治疗
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治疗中耳炎及外耳道炎等。
3.局部用药注意事项
(1)用药前 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
(2)脓量多时 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
4.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鼓膜穿孔治疗
1.药物治疗
一般药物疗法主要是通过抗菌、排脓、消肿以达到缩小穿孔的目的,但是单纯的药物治疗很难实现穿孔的愈合,极易复发。
2.传统手术治疗
需要在耳内或耳后开刀,取自体组织植入鼓膜位置,患者用此疗法治疗极易术后出血,还容易产生后遗症。
3.因外伤所致穿孔且无感染
可用消毒干棉球塞耳道,应用抗菌素预防感染,局部不用滴耳药。
若长期不愈合,可行耳内镜下鼓膜成形术。
4.有中耳炎症流脓
应予抗炎治疗,急性阶段要全身应用抗菌素,局部用氯霉素滴耳液或氧氟沙星滴耳液作耳浴。
5.有胆脂瘤形成
需要尽早行手术治疗。
乳突炎治疗
应早期使用大剂量抗生素注射,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为尽快控制病情,开始时即用青霉素及链霉素联合注射,同时取耳道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再换用敏感性药物。
凡鼓膜穿孔小,排脓不畅,或鼓膜未穿孔,应行鼓膜切开术,以利引流。如耳后已经形成脓肿,可切开排脓。
若引流不畅,感染未能控制,或出现可疑并发症时,应立即行乳突切开术。
梅尼埃病治疗
由于梅尼埃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目前尚无使本病痊愈的治疗方法。
目前多采用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内耳微循环、解除迷路积水为主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1)前庭神经抑制剂:多用于急性发作期,可减弱前庭神经核的活动,控制眩晕。常用者有地西泮、苯海拉明、地芬尼多等。
(2)抗胆碱能药:如山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等,可缓解恶心、呕吐等症状。
(3)血管扩张药:可改变缺血细胞的代谢、选择性舒张缺血区血管,缓解局部缺血。
常用者有氟桂利嗪(西比灵)、倍他司汀、银杏叶片等。
(4)利尿脱水药:可改变内耳液体平衡,使内淋巴减少,控制眩晕。常用者有双氢克尿噻、乙酰唑胺等。
(5)糖皮质激素:基于免疫反应学说,可应用地塞米松、泼尼松等治疗。
(6)维生素类:如为代谢障碍、维生素缺乏导致,可予维生素治疗,常用维生素B1、B12、维生素C等。
耳聋治疗
1.对因治疗
如对于中耳炎并发迷路炎的患者应用抗生素、外科手术治疗;
脑桥小脑角肿瘤导致的耳聋,应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由于药物中毒导致的耳聋,应立即停药。尽量避免鞘内、脑室、脑池内注射庆大霉素、链霉素等药物。
2.药物治疗
应根据临床表现适当给予B族维生素、血管扩张药(烟酸、地巴唑、钙离子通道阻滞药等)治疗。
3.可试行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对突发性聋患者的听力恢复和伴随症状的改善有显著作用。
4.佩戴助听器可以改善患者的听力状况。
5.对于耳蜗性聋可以考虑电子耳蜗植入。
耳病中医治疗
详细中医疗法参考具体疾病。
【#耳病#】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