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癌患者一般不会感到疼痛,不少患者是因为其它痛症,就医时意外发现患有皮肤癌。皮肤癌有5个特征:
1、皮肤出现形状不规则的肿块、色斑;
2、肿块、色斑边缘参差;
3、肿块颜色斑驳,黑、啡、红、白混杂;
4、直径超过6毫米;
5、溃烂、流血。
皮肤癌患者一般不会感到疼痛,不少患者是因为其它痛症
患癌特征:皮肤肿块色斑异常。若皮肤癌特征愈多,就愈要注意患癌风险。
在各类皮肤癌中,鳞状细胞癌及基底细胞癌最为常见,病者不会有特别感觉,通常会至较后期才发现。
由于它们只会局部扩散,不易随血液、淋巴扩散至其它器官,故通常不会引致死亡。
专家指出,最危险的皮肤癌是黑色素瘤,它能随血液、淋巴扩散,若治疗时黑色素瘤已扩散,死亡风险极高。大部分皮肤癌致死的个案,均由黑色素瘤引起。
专家解释,治疗皮肤癌的方法包括切除、冷冻、电疗、激光、局部化疗等。
黑色素瘤一般会利用切除法治疗,医生亦会建议病人采取预防性切除,在未病变前趁早切除形状怪异的斑痣。
(1)基底细胞癌
好发于50~60岁,男略多于女,部位以表皮菲薄富有皮脂腺及经常受阳光照射的暴露部位为最多见,如鼻翼、内外眦、额、颞、颈等处,发生在躯干者占10%左右。基底细胞癌早期为淡黄色或粉红色略高出皮面的小结,表面光滑,伴毛细血管扩张,质地硬,常无疼痛或压痛。如病灶位于较深面者,经过相当长的发展阶段后,其表面出现鳞片状脱屑,之后反复结痂、脱屑,表面出现糜烂、渗血。当病灶继续增大时,其中央形成一表浅性溃疡,溃疡边缘参差不齐,似虫蚀样。部分基底细胞癌伴有黑色素沉着,此小点色素播散于病灶内并彼此融合呈棕色、黑色或蓝色,称为色素性基底细胞癌,易与恶性黑素瘤相混淆。但根据其病程长、发展缓慢,常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等特点,可与黑素瘤作鉴别。临床上难以区别时应作活检予以确诊。另一方面一种比较少见的硬斑病样基底细胞癌,呈光滑的纤维斑样病变,酷似疤痕组织,此表面并无明显的毛细血管扩张、溃疡或隆起等改变,但边界很不清楚;病灶于躯干者多于头颈部,常于确诊时已广泛浸润,所幸者此型非常少见。基底细胞癌发展缓慢,主要呈局部浸润性生长,发生于鼻翼、耳廓的基底细胞癌可浸润、破坏软骨,发生在头皮者可腐蚀颅骨累及硬脑膜。虽然Domarus等曾报道过因此病而发生转移死亡的病例,但一般基底细胞癌不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有转移者实属罕见。
(2)鳞形细胞癌
早期鳞形细胞癌与基底细胞癌相似,一般为红斑样皮损,伴有不同程度的鳞形脱屑和痂皮形成,临床上常难以鉴别。但鳞形细胞癌常在老年性角化过度、慢性溃疡及烧伤疤痕等病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表现为红色、坚硬、高出皮面的结节;当其表面角化层脱落后可愈合结痂,但不久痂皮脱落而现糜烂面,伴有渗液、渗血,起初糜烂面可愈合结痂,但不久痂皮脱落而再向深部浸润时则形成边缘略隆起的溃疡,基底高低不平,呈红色颗粒状,常伴有坏死组织及肉芽样增生,肿瘤质脆,有继发性感染时常伴有恶臭的分泌物。
部分鳞形细胞癌生长迅速而突出于皮面,呈典型的菜花样块物。部分则呈蕈样隆起或疣状突起,表面无溃疡形成,称乳头型鳞形细胞癌。与基底细胞癌相比,鳞形细胞癌发展较快,且易转移至区域淋巴结,其转移率随病灶部位而异,头面部鳞形细胞癌转移至耳前、耳后及颈淋巴结者占5%左右,发生于手背者滑车淋巴结的转移率约为20%,位于下肢者腹股沟淋巴结的转移率为33%左右;发生血道转移者罕见,肺为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3)皮肤原位癌
Bowen 于1912年首先描述此病,故又称Bowen病。
有学者报道,本病好发于60~70岁,男女之比为0.8~1.2:1,部位以头颈部最多见,占44%~54%。亦可发生于手、躯干、臀部、肛门及生殖道粘膜、口腔粘膜及甲床等处。
发生在受阳光照射的暴露部位者约占72%,多为单发,亦可有2~3个病灶,表现为淡红色或暗红色稍隆起的皮损,表面有许多脱屑及痂皮,病灶逐渐扩大呈边缘清楚的圆形或环状丘疹,覆以棕色或灰色厚痂,不易脱落,若强行剥离,则显露出细颗粒状或细乳头状湿润面,局部有轻微刺痛感。
病程发展缓慢,可持续5~35年不等,很少发生溃疡,有20%~30%可演变成浸润癌,约20%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皮肤原位癌合并有其他器官癌瘤者则预后较差。
常见致病原因有
①日常曝晒与紫外线照射:有足够的证据支持紫外线照射、人体黑色素的防护与免疫系统功能相互作用导致了皮肤癌的发生。
在日光中测定人体皮肤,皮肤接受紫外线量最大的部位是头部、面部、颈后、手部,鳞状细胞癌几乎全部发生于这些部位。
紫外线的致癌机理,也许是光化作用改变了细胞DNA的结构,同时破坏了淋巴细胞表面的活性抗原结构,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在其他促癌因素的共同参与下导致皮肤癌的发生。
②化学致癌物质:自Percivall首次描述了扫烟囱工人好发阴囊皮肤癌的报道后100年左右,人们才发现经常接触砷化物、焦油和沥青的工人容易发生皮肤癌。化学物质致癌可分为两个时期,即开始期与助长期。开始期至所引致结果与暴露于特殊物质或致癌物质的限度密切相关,其进行不可逆转,细胞改变与遗传有关。
助长期需要反复暴露于接触物,与间隔时间有关,若很长时间不予暴露仍可逆转,不发生癌肿。开始期与助长期的间隔时间十分重要,可出现两种结果,即形成或不形成皮肤癌。
人们才发现经常接触砷化物、焦油和沥青的工人容易发生皮肤癌
③电离辐射:在以往长期从放射工作者因忽视防护措施而导致辐射性皮肤干燥症的基础上发生的皮肤癌,近年来由于放射仪器设备的改进和放射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加强了各项防护措施,职业性皮肤癌基本上已经绝迹。
但某些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经过若干年后,在放射野内发生皮肤癌的病例仍可遇见。
④慢性刺激与炎症:恶性皮肤肿瘤可以发生与发展在瘢痕慢性溃疡、形成瘘管、窦道的部位、有些亚洲人群中嗜好咀嚼烟草或槟榔,故口腔或口唇部位易发生鳞状细胞癌。
⑤其他:免疫抑制阶段,患者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可发生皮肤癌,如应用免疫抑制剂能促成皮肤癌的发生。
病毒致癌物质,许多病毒在动物宿主中能引起癌变,在人类中的很多人乳头瘤病毒的亚型可诱发皮肤癌。
1、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尽量避免长期接触有害的化学物品如沥青、焦油、砷化物、苯并芘等,这些化学物质都有较强的致癌性。
对于因工作需要,必须长期接触有害化学品的工人,尤其要有良好的劳动保护。
2、自觉保护好我们的生活环境,不要随意点燃轮胎、沥青、塑料、电线皮等物质。
3、防止长时间的皮肤暴晒。
医学家发现紫外线照射可诱发皮肤癌,长期工作在阳光下的农民、渔民、野外工作者较室内工作者发生皮肤癌的几率要大很多。所以在户外工作、游玩时可涂些防晒霜之类的物品。
4、注意电离辐射,这主要是针对放射工作者而言。
5、积极治疗原发病。患有光化性角化病、着色性干皮病等癌前病变者,应尽早进行治疗,争取将皮肤癌扼杀于萌芽之时。
6、加强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中医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7、涂防晒霜 最好把裸露在外的皮肤一律涂上防晒霜。
防晒化妆品一般通过吸收或反射紫外线的方法达到防晒目的。防晒品一般都标有防晒系数(SPF),系数越高,效果越好。平时选用SPF15的防晒产品即可。
涂防晒霜 最好把裸露在外的皮肤一律涂上防晒霜
8、衣服遮挡 即使是阴天,70%的紫外线还是会投射到地面上,紫外线会穿透皮肤表层破坏深层的皮肤细胞,引发癌细胞的生长。
所以白天在户外走动,应戴帽子、穿长袖衣服等等。
9、饮食防范 维生素C和E能帮助防日晒。
另外,茶叶中含有一种叫多酚的抗癌物质,能抑制自由基的活性。因此,喝茶也可以预防皮肤癌。
【#癌细胞扩散 皮肤出现这物竟然是癌细胞#】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