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国内生物医药需加强原始创新,实现从“跟跑”到“领跑”】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长三角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联盟理事长陈凯先在第六届长三角商业创新大会上发表《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主题演讲。
陈凯先表示,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新药研发取得显著进展,已跻身国际前列。但原始创新不足仍是挑战,需加强新赛道开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最近几年,我深深感受到我国的科技创新,不单单是科技工作者需要提高研究水平,更为重要的是,除了科学技术,还要有政策、市场、资本等各个方面要素的融合,才能有力推动创新的发展。”陈凯先在主题演讲的开场中提到。
(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三角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联盟理事长陈凯先)
目前,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使得生命科学的创新、发展和应用对社会的影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比如精准医学和个性化药物开发、肿瘤免疫疗法、细胞治疗、生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再生医学与干细胞、抗体偶联药物等等,”陈凯先指出,在生物医药的科技创新领域中出现了不少前沿和热点。
谈及我国生物医药发展近况,他指出,近年来,在“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推动下,目前国内已有88个1类新药(特指生物医药和化学药,不含中药)。
无论是国内新药研发还是新药批准的数量都有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国产新药的出海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特别是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的创新药在美国上市取得了集中的突破,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和黄医药的呋喹替尼、亿帆医药的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等等。”陈凯先举例指出。
这当中,特别是以ADC为代表的抗体偶联药物取得了蓬勃发展。2023年,我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转让(license-out)交易金额超过了400亿美元。其中,在ADC领域就有200多亿美元,这也反映了我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巨大进步。
尽管国内创新药研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陈凯先强调,也要看到国内生物医药行业还存在薄弱的环节,“原始创新不足,需大力加强原始创新开辟新赛道”,从“跟跑”到“并跑”,甚至在某些领域做到“领跑”。
具体而言,第一个问题是原始创新不足。比如在新药研发中,不光要研发出新药,还要发现新靶点、新的作用机制。加强原始创新,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临床需求,这是原始创新的出发点。
第二个问题是在创新链、产业链中涉及的一些环节、技术、装备和一些原料、中间体,很多还依赖于进口,面临“卡脖子”的风险。
第三个问题是目前的创新体系还存在薄弱环节。
第四个问题是在创新生态环境的营造上,如何通过政策、市场、资本推动企业的发展。
此外,陈凯先谈及了人工智能技术对生物医药领域带来的一系列变化。
他指出,人工智能技术不光可以帮助新药研发,也可以辅助临床医生,帮助其判断疾病,还有提高医疗生产力,用于医学成像和教育等等。
“比如脸谱识别的算法,不仅可以帮助找到药物的新靶点,还可以实现端到端的突破,通过药物研发设计的各个环节,到终点发现新药,AI还可以帮助建立药物靶点的数据库。”陈凯先进一步指出。
“目前找到药物新靶点越来越不容易,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多种模态语言的融合,从数据、图形和大量研究文献中总结药物、靶点和疾病的关系,评价这些关系的重要性,从中构建知识库,寻找新靶点的可能?”陈凯先举例提到,“如何形成自动化、集成化与AI结合的新研究范式?人工智能像大脑,实验的高通量、自动化的装备就像人的双手,我们能否以大脑指挥双手,形成自动化的研究装备?”
在他看来,展望未来,在自动化分子制造、自动化生物实验室、虚拟临床研究等领域,AI都能带来诸多非常重要的应用。
转载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作者:朱艺艺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国内生物医药需加强原始创新,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