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从嘉峪关离职,无需过度关注个体去留】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近日,武汉大学研究生顾某因为没能留在家乡兰州,不情不愿地前往嘉峪关就职选调生,随之流露出懊悔、不甘情绪,发表了一篇题为《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的网络文章。文中的言论,引发舆论热议。
经当地回应,目前这位研究生已经离职。武汉大学也表示,对此事件对嘉峪关产生的不良影响表示遗憾。事件到此告一段落,有网友继续加以谴责,也有网友表示可以理解。当然,主观上存在不同的看法很正常,但从客观的影响来看,顾某的行为确实欠妥。
尊重个体选择,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底色。顾某到离家800多公里的嘉峪关工作,在适应不了当地艰苦环境后申请离职。从任用和取录制度上来看,这当然没有太大问题。然而要看到,此次事件引发质疑的根源不是离职,而是顾某文章中所流露出的价值观偏差。
行文之中,毫不遮掩地出言贬低,遭受质疑也在所难免。 “嘉峪关就是落后的戈壁滩小县城,我在那里被禁锢,动弹不得”……一边大谈文人风骨,一边却又嫌脏怕累。要知道,真正的文人风骨,从来不是脱离现实的高高在上,而正是经过艰苦磨砺后的超脱。选择去留和发文吐槽是顾某的自由,那么网友如何评论也是网友的自由。
也有人指出,网友不应对顾某上纲上线。这就需要区分看待,对于顾某个人,舆论的批评和指责应该点到为止。然而对于所映射出的群像——不愿吃苦的年轻公务员,舆论的确应该好好敲打一番。实际上,舆论的质疑,也恰恰证明在群众心中,公务员本就是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形象。既然是自己做不到在先,就应该做好接受批评指正的准备。
再退一步来说,就算不谈精神品格,单从职业本身来看,舆论的指正也无可非议。公务员以公字为先,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是祖国建设发展的“排头兵”,职业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选调生作为中坚力量,也应该明白这个身份赋予的更多含义。经由此次事件,也是对考公热进行冷思考的契机,考公这座“围城”,需要结合自身具体情况,而不是一味地闭眼往里钻。
还应该注意的是,个体的去留不值得过度关注,偏远基层地区的建设发展才是关键所在。发展需要人才,尤其是偏远基层地区,更要想办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很多时候,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不能仅靠一腔热情去填补。这就需要国家对偏远地区的财政支持,以及地方政府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从完善用人制度到提供相应待遇等方面发力,从而让人才能够安心扎根,乐于扎根,长期扎根。如此一来,也是对那些留在基层的工作人员的充分肯定。
文学专业出身的顾某,写下《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抱怨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地区,引发质疑。此前黄国平在博士论文致谢中,写尽平生苦难事,一句“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令无数人潸然泪下。这也说明,我们尊重个体的选择,却更钦佩艰苦中不屈的灵魂,也更欣赏将个人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精神。
来源:红网 作者:陈奇
以上就是关于【选调生从嘉峪关离职,无需过度关注个体去留】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