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新政浸润楼市】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田国宝
5月29日下午,在一份商品房认购协议上签字时,杨洋难掩脸上的兴奋,一旁的女友笑吟吟地看着他,销售人员一边看着杨洋签字一边搓着胖乎乎的手。对他们来说,这显然是一个值得激动的时刻。
杨洋认购的房子位于北京顺义,一套120平方米的精装三居室现房,折合单价3.1万元/平方米左右。杨洋说,他和女友将在国庆节完婚,原来打算买二手房,但看了新房后,觉得还是新房好,现在价格合适就定下来了。
杨洋告诉经济观察报,从2023年春节后,他断断续续在看房,由于市场价一天一变,他不敢轻举妄动。“5·17”楼市新政发布后,杨洋觉得该出手了。
5月17日,央行、住建部、金融监管总局、自然资源部等部委联合召开发布会,宣布了包括降低首付、取消房贷利率下限、下调公积金利率、收储存量房和存量土地、住房以旧换新在内的一系列楼市新政。
截至5月30日,包括上海、深圳、广州在内的多数城市均出台相关实施细则;除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及海南仍有部分限购措施外,大多数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取消了限购。
方杰是一家大型房企的北京项目销售负责人,他告诉经济观察报,“5·17”新政后,项目访客和成交都有明显改善。在以往的工作日,项目每天接待的客户不会超过10组,现在每天基本在20组以上,成交也比之前好了。
一家民营房企的高管告诉经济观察报,新政对房地产市场和开发商都是利好,但利好的程度、范围及持续时间需要观察细则落地后的市场表现,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成交和价格。
同花顺数据显示,5月17日至5月28日,30个大中城市新房日均成交量为2845套,高于5月的2581套日均成交量,与3月的日均成交量3159套相比还有差距,其中北京、深圳和广州等城市的日均成交量不及4月。
买房历程
杨洋和女友都在北京望京上班。2023年打算买房时,杨洋的首付预算可以买总房款350万元左右的房子。每个周末,杨洋都会用一天时间约中介看二手房,或者到顺义看新楼盘。几个月下来,他发现,可选空间实在有限。
结合预算和上班通勤距离考量,杨洋能选择的只有朝阳区的二手房或顺义区的新房。他和女友商议,要么上班近,要么住得舒服,两者至少占其一。
2023年7月,杨洋差点买下一套50平方米的“老破小”,当时价格已经谈得差不多了,打算让双方父母过来看一下。约定好时间,双方父母从外地赶来北京,看过房子后,气氛有些尴尬。杨洋说,老家住的都是大房子,如此小的两居室很少见。
杨洋父亲说,婚姻是大事,两个孩子不能住这么破的房子。杨洋女友的父母虽然没说什么,但表情挂在脸上,谁都看得见。
既然就近居住的目标实现不了,只能选择住得舒适了。女友觉得,只要居住舒适,通勤距离远一些也可以接受。
此后,杨洋开始重点看顺义的新房,“去年也看过这个项目,当时已经降价了,但这个户型也得450万元”。
2023年10月,那套“老破小”的中介人员给杨洋打电话说,业主着急卖房,如果杨洋能在一个月付清首付,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便宜50万元。
杨洋已经决定买新房,所以没有继续谈,但中介人员的电话让杨洋意识到房价松动的迹象。对买房一事,杨洋决定不再着急,遇到合适的就买,遇不到就继续观望。
2023年年底,杨洋在顺义看上一套特价房,80平方米的两居室,一口价280万元。楼层是一楼,女友觉得没有隐私。就在他们犹豫时,房子卖掉了。
杨洋说,看房遇到相对满意的房子,价格也合适,就要迅速出手。虽然市场下行,但新房价格普遍没有太大松动,推出的特价房也是阶段性的,而且数量不多。
2024年春节后,杨洋陆续看了不少新楼盘,但一直没遇到合适的房子。5月下旬,一个项目的销售人员给杨洋打电话,楼盘马上要清盘,最后一批房源性价比较高,让他抽时间去看房。
5月25日,杨洋和女友去看了几套房子,但由于每个户型的房源都不多,他看上的一套房子,还没来得及谈价格,就被其他购房者买走了。
5月28日晚上,销售人员又给杨洋打电话,项目清退出来一套同户型的房子。第二天,杨洋和女友请假去了售楼处。销售人员带他们实地看了房子,房子在次顶层,楼王位置,大三居。杨洋和女友各自向父母做了汇报,就和销售人员签订了认购协议。
房子是现房,需要7天内交清首付款,大约一周可以办下按揭,房贷办下来就可以交房和交本。
销售人员告诉杨洋,他房子对面的一栋楼,同楼层同户型的房子,2021年业主买期房时总价比现在的价格多出150万元。“那个业主买了房子,等了两年交付;我的房子最快两个星期就能入住。”杨洋说。
杨洋的经验是,多数房地产项目,最先卖的都是难卖的房子,好位置、好楼层、好户型都留在最后,可以卖更高的价格;但由于楼市下行,开发商着急清盘回款,尾盘的价格反而不高,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成交回升
促使杨洋买房的原因有两个:第一,“5·17”楼市新政后,他发现每个楼盘的看房人明显多了,他判断已经到了出手的时候。而且,北京楼市经历了4月的大幅下行,目前价格相对较低,短期继续下行的可能性不大。
第二,杨洋买的房子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从历史成交来看,该类户型最高成交价在4.7万元/平方米左右,目前价格不到3.1万元/平方米,相当于高点时价格的6.5折,比同小区其他业主具备更大价格优势。
在北京乃至全国楼市,“5·17”新政后,像杨洋这样从观望到出手的购房者不在少数。方杰告诉经济观察报,他负责销售的项目,购房的大部分是持币观望的群体,新入场的相对较少。
这些购房者本来就打算买房,但因为市场和价格波动,转向了持币观望。“5·17”新政让一部分观望的购房者迅速入场。
方杰说,由于对新政效应没有明确的预期,他所在的项目没有恢复备案价,仍然维持开盘时的优惠,综合折扣在两折左右,加上赠送面积较大,吸引了不少购房者。半个月的成交量相当于过去一个月的。
“5·17”新政以来,方杰负责销售的楼盘成交量是原来的两倍。原来成交主要靠周末两天,平时主要是带看,成交较少;新政后,基本每天都有成交,带动比较明显。
新政对二手房浸润更为明显。北京朝阳区一家中介门店的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5月17日晚上,咨询的客户开始多了起来。这几天门店所有人基本是满负荷带看,每天从早晨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
该门店负责人介绍,5月25日和26日这个双休日,他所在中介公司的二手房成交量合计在1000套左右,其中周日的成交量创下了2024年以来单日成交的第三高峰,“北京的新政(截至5月30日)还没有落地,落地后应该还有一波成交高峰”。
同花顺数据显示,5月17日至5月28日,北京二手房日均成交458套,较5月的日均成交增加64套;比4月的日均成交增加13套,但与3月的日均成交相比减少2套。
一家总部在上海的房企的销售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从全国范围看,新政对长三角城市带来的影响大于珠三角和京津冀,“我们在长三角的项目,这段时间成交量在全年是最好的,珠三角稍少一些”。
在他看来,长三角城市经济和产业较为发达,人均收入领先全国,具备较强的消费能力。这种能力折射在房地产市场,使得长三角成为支撑房地产需求最为重要的区域,长三角也是大部分房企业绩的最大贡献地。
同花顺数据显示,5月17日至5月28日,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城市的二手房日均成交量均创下年内最好成绩;杭州新房的日均成交量也超过3月和4日;上海新房的日均成交超过4月,但不及3月。
期待政策一步到位
上述房企的高管告诉经济观察报,一系列新政对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均属于重大利好,到底能释放出多少利好,还得看各地细则的力度。实施力度不同,带来的结果也不同。
央行将房贷首付最低比例下降至15%,并不意味着所有城市都会按照下限进行,比如上海和深圳要求的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是20%,广州首套房首付比例是15%。
方杰认为,首付降低的意义相对较小。首付降了,意味着利息成本增加,月供压力大了。从最近两个月的销售情况来看,多数购房者的首付比例并不低。
方杰认为,取消利率下限和降低公积金利率对楼市的影响更大,“利率下降,对购房者来说是实实在在的成本下降,原来还不起月供的,可能就够得着了,这部分人可能会出手买房”。
一家民营房企的区域营销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每一次楼市新政都会带动一定的市场成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购房者信心和预期不足,虽然政策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效应是逐步递减的。
2023年9月,北京实施“认房不认贷”政策,带来一波成交量,表现在二手房市场,2023年9月至今仍是成交高峰;2024年3月,北京五环外限购政策调整,带来的市场成交不及2023年9月。
这次“5·17”新政更是从不同维度对原有楼市调控政策进行松绑,但多数城市的成交均不及今年3月和去年9月。
在这位区域营销负责人看来,面对当前购房者预期和信心不足的现实,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应该一次性到位,“同样的政策,去年8月出来可能会稳住市场,但今年出来,不一定能实现预期目标”。
该区域营销负责人认为,“5·17”新政可能会阶段性地稳住市场,“只要保持成交,价格就可以稳下来,但是现在说房价见底还太早,需要继续观察”。
在他看来,房地产市场下行的根源是需求不足,除了出台相关刺激政策外,还需要想办法增加市民的收入,进而增强购房者的预期和信心,“工作是稳定的,收入是稳定的,谁不想居住得更好一些”。
(应受访者要求,杨洋、方杰为化名)
以上就是关于【“5·17”新政浸润楼市】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